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读书
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的 || 巨人的陨落

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的 || 巨人的陨落

作者: 为你写思的哥布林 | 来源:发表于2018-10-03 16:56 被阅读63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从充满灰尘和危险的煤矿到闪闪发光的皇室宫殿,从代表着权力的走廊到爱恨纠缠的卧室,五个家族迥然不同又纠葛不断的命运逐渐揭晓,波澜壮阔地展现了一个我们自认为了解,但从未如此真切感受过的20世纪。

    《巨人的陨落》 虽然广告说这是一部可以当做正史来读的小说,但是我还是以小说的角度来读的,因为对于一战的历史知之甚少,所以也无从分辨之中有多少是真实的历史,有多少是杜撰的成分。又虽然广告说这一部书本的内容精彩到吸引人会用3个通宵读完----也就是每天一本的节奏,但是我还是用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才看完,好的故事还是需要慢慢去享受的。

    本书布局宏大,不是单一的以一两个人物作为主人公,而是以来自五个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家庭的家庭成员在一战前后的经历为我们重现了那段历史(不知道为什么五个家庭中却没有法国家庭,法国在一战中也不算打酱油的吧)。这跟权利的游戏的写作手法很相似,也算是为我们上演了一段一战版的权利的游戏吧。

    暂时抛开书中的国仇家恨和儿女情长,先说说那段历史,一般都说是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国唆使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可能这符合德国一部分的利益,但是当时欧洲各国之间是相互制衡的(各国皇族之间还是各种亲戚关系),在奥斯曼土耳其衰落之后,巴尔干地区就成了各个势力都想争夺的肥肉,而俄国便是其中一只。奥匈帝国的宣战必然会触发俄国加入到这场战争,德国对制止战争还是进了努力的,德皇与沙皇通信要求沙皇克制,而沙皇也的确做了相应的克制,可惜最终还是在俄边境开始集结大量军队---虽然数量庞大却根本未做好战争准备。与此同时德国要求法国宣布在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战争中保持中立,法国也拒绝了德国的提议,最终德国也只好宣布参战,毕竟它也不想被俄法夹击而被迫启动施里芬计划。

    然而各国站在自己的立场都觉得自己是因为防御性而被迫参战,奥匈帝国要是知道一战后哈布斯堡王朝因此而终结还敢发起这场战争么?沙皇要是知道在战争尚未结束的时候就会被迫退位估计也会为发动战争追悔莫及吧。有点像传说中的no zuo no die的意思。个人感觉德国其实更像是被盟友奥匈帝国卷入了这场战争。在战争中德国还处在有力局势的时候,美国希望双方停战,德国也为此向英法投递了橄榄枝,可惜仍惨遭拒绝。随后为了迫使英国退出一战,德国开启无限制潜艇战,当一向严谨的德国人在向德皇汇报时夸大己方潜艇数量并宣称六个月打垮英国时,是否已经说明了德国人自己也慌了,为了胜利已经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更可怕的是德国企图支持墨西哥在美国的后院放火,从而使美国自顾不暇无法参战,结果被英国破译了密码导致美国提前参战。俄国二月革命后,德国居心叵测的护送列宁乘坐“铅封列车”返回俄国,希望俄国因此退出一战,当时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的势力并不大,哪来的大量资金进行的宣传工作呢?书中描述他接受了德国的资助,其实这也无可厚非,不管资金是谁给的,至少是被用来做了当时算是正确的事情。

    下面开始正式与本书有关:德国外交官沃尔特和英国女贵族茉黛彼此吸引,一战的到来使他们的国家成了敌对方,虽然一旦战争爆发他们很可能都会被判叛国罪,为了爱情他们在战前毅然秘密结婚,之后便因战争而分离两地。当沃尔特奉命护送列宁借道德国到瑞典回俄国时,曾提前在中立国给茉黛发了封信,并告知了他在瑞典时的酒店地址,希望能收到她的回信。当他到酒店前台得知并没有茉黛的来信时,心里很是悲伤失望。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她居然冒着被德国潜艇击沉的风险远渡重洋到酒店与沃尔特详见,这不仅仅是浪漫所能阐述的,而且是倍加感人的。两个人在自己的国家中都是贵族,不乏各种追求者,但他们依然都在等待着对方,时刻记得自己是对方的丈夫/妻子,特别是茉黛在战后为了沃尔特而搬到德国,放弃了原来奢侈的贵族生活,还得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到夜总会去弹钢琴,为了小费与顾客周旋,忍受客人的揩油,这对一位曾经的贵妇来说是难上加难的(当看到一战后的通货膨胀使得1美元相当于10万亿德国马克,让我们很难想象那时候德国民众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虽然本书大部分时间我对茉黛的感觉都是so so,但在看到后期的时候还是有点喜欢上了她。

    至于茉黛的哥哥,英国的菲茨伯爵是本书中我特别不喜欢的人之一,但是在战争中,作为英军的军官他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在英军动摇准备弃法军而去时,他敢于指出英军将领的错误,正如他说的“他来参军不是为了升职,而是为了使英国赢得这场战争”,他没有做马屁精而是通过自己的方式使战局得到改变,尽管因为他的方式他的确并没有得到任何升职,这也算是我唯一愿意提到他的原因吧。

    格雷戈里和列夫兄弟是沙俄的一对工人兄弟,最初的梦想是攒钱到美国去开启新的生活,结果最后列夫拿了格雷戈里的钱和证件,丢下了自己的女人和孩子跑路去了美国,而格雷戈里却留在了俄国。也算是命运弄人吧,格雷戈里不仅得到了卡捷琳娜的爱,并最终成为了苏维埃的领导人之一,虽然从本书的最后篇章来看当时的苏联也并没有真的使支持它的民众过上想要的生活。

    所有跟格雷戈里的相关的情节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处,一处是在战场上当军官命令他的部队向溃退下来的俄军逃兵开枪的时候,他选择了开枪击毙了军官,目前我仍无法判断他这个做法是对还是错,貌似说对说错都有道理;另一处是他心生同情给了因生活窘迫要照顾丈夫和糊口而成为站街女的漂亮店铺老板娘面包而放弃了他应得的回报。

    列夫在我眼里可以说是个人渣,很狗屎运的的抢走了格斯的未婚妻,入赘后衣食无忧,不仅没有马上寄钱给格雷戈里兑现他的诺言,而且还在外面继续乱搞,被迫参军后又挤兑格斯辞去白宫的工作共同参军----尽管格斯本来也是打算要去参军的。最后他终于还是弄到了一袋金币要给格雷戈里也算是他还有一点点没有泯灭的良心吧,但是这一点点的良心也在他对格雷戈里的诋毁中彻底不见踪迹了。最后又间接的杀死了他的岳父---尽管这个岳父也不是什么好人。边看边寻思怎么还不把他写死。

    美国法律系学生格斯曾经更像是个腼腆的人,也会因为一个女人的美貌而着迷。白宫的工作及战争的洗礼让他变的成熟而自信,同时也使他和女记者罗莎彼此倾慕,虽然罗莎身体有缺陷,但他已经不再以貌取人了。他本可以继续作为幕僚在白宫工作,但他毅然决然的辞去工作参军开赴欧洲战场。跟格斯相关的印象也和战场有关,第一次上战场还没有开一枪,在布置阵地的时候一枚炮弹便夺去了离他不远处的好朋友的生命,那个青年人还没来得及见到敌人的样子,没来得及开上一枪,就变成了被炸烂的尸体;另一个场景是德美双方都得到了即将停战的信息,可双方仍继续着战斗,格斯手下的一个青年下士要投弹摧毁德军的一个机枪点,结果不幸身中数弹身亡,而后当天德国宣布投降,德美停战。就差那么几个小时他就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了,又有多少跟他一样的人战死在即将停战的时刻。

    威尔士的威廉姆斯姐弟,姐姐艾瑟尔爱上了菲茨却惨遭抛弃,为避开世俗的眼光她到外地工厂工作,后与茉黛一同为妇女运动而奔波,最终为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并当选工党在下医院的议员,可以说没有菲茨的抛弃她可能仅仅只是他的一个情妇,也算是造化弄人。虽然书中的她形象很正面,但是并不是很吸引我。至于弟弟比利,楔子里就讲的是他初次下矿井时的故事,一度让我误以为他就是男一。他是个正直且不畏强暴的人,但是我感觉其实他多少也有些针对菲茨,可能这也是在写工人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吧。战争阶段,邮差第一次为阿布罗温送来阵亡名单那章的描写让我联想到《飘》中类似的场景,那个邮差仿佛成了死神的使者。

    最后以腰封的一句广告词来总结这本书: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的 || 巨人的陨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az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