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百五”这个不太好听的名称的由来。有如下几个说法。
第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一生苦读数十载,但都不曾中举,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此时却喜得贵子,膝下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干,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作成事,一个叫作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教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婆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第二个传说:
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在齐国被杀害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捉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颅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赏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件事情不许冒充。”四个人又都咬定说是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人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