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文化不高,就上了一天学,虽然很多东西搞不明白,但是会时不时的蹦出一些俏皮的土话。话糙理不糙。
我性格有点急,干点什么都要立竿见影,我妈就说了,不怕慢就怕站。
整得我哭想不得。我就悻悻的说,盖茨39岁成世界首富,孙中山28岁创办兴中会,孙权19岁据江东,康熙6岁登基当皇帝,贝多芬4岁就能作曲,葫芦娃刚出生就会打妖,我再不着急就被这个世界碾压了。
我妈给我一个,哼,飘过。
其实我懂我妈的意思,路要一步一步走,总比站在原地,停滞不前强啊。
可是,我身边有个朋友毕业三年,一直都是月光,逢年过节捉襟见肘,第四年突然做业务,就开了两个大客户,房子起来了,然后又出来自己做工作室,又买了第二套房子和车子。
还有我之前的上司,我之前有讲过,自己做公司第一年没做好,因为独吞利益,导致兄弟反目关门大吉,但是据说没亏少赚。后来又去开公司了,又上演了一出见利忘义,卸磨杀驴的兄弟反目之争。连这种事都会干,居然还混得风生水起,中规中矩的人看了能不着急么?
难道真是自己的财商低么?于是,就加入了以罗辑思维为首的知识付费的年轻一代知识焦虑的队伍。订阅号三个,书买了十来本,一块听听啊,喜马拉雅电台啊,唯库啊,各类公众号啊,樊登读书会啊,哎哟哟,感觉自己好充实啊。但是误入了假勤奋的怪圈。感觉看了很多,结果只是看了很多,自以为更新了自己的认知系统,其实就只是点了些油,后来油干了。没有打造自己的体系就不能称之为自己的。
我老公比我还疯狂,不过最近他跟我说,他不怎么看订阅号了,东讲一下西讲一下,不成体系,每天都看,感觉收效不大。还是踏踏实实看会书,进行深入思考,扎下去。
深入思考,这是李笑来老师也提到过的,所以他的订阅号一周更新一个话题,且没有音频,实现只字不差的阅读,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突然间我的心里放松了,说明还是要精耕细作,慢慢打磨自己啊。毕竟黄忠60岁跟刘备打天下,姜子牙80岁当丞相,孙悟空500岁西天取经,白娘子1000岁才开始谈恋爱啊。
不着急了吧?!不着急了。
但真的清楚什么是不怕慢的慢么?一天读十页书就感觉收获颇多,学几个单词就感觉有所进步,看个视频就感觉技艺精进。哼,考试60分及格,驾考80分通过。别慢慢腾腾的了,赶不上大家进步的脚步,就类似你的钱被通货膨胀稀释一样。
还在这待着干啥,赶快跑起来,年纪轻轻的着点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