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是我前几天在短视频平台买的一本书。作者肯尼斯-斯坦利和乔尔-雷曼是开放人工智能研究的两名科学家。这本书是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系统的心得体会。这些心得体会同样也适用于我们人生的各个领域。
人工智能几乎是公认的未来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就好比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对于历史和人类颠覆性的变革。这或许是人工智能的元年,未来世界会怎样,人类会朝怎样的方向和结局发展所有人都无从所知。对于未来的迷茫是大部分人共同的心态。
都说八小时之内求生存,八小时之外求发展。对于未来能够投资的也许只有个人认识的提高最靠谱,最不容易贬值。
如何提高自己认知呢?看书永远是一个最好、投入最低的方式。如今的人类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每天都有劈天盖地的信息无孔不入涌现在我们眼前。如何辨别如何选择性的吸收这些信息是最有挑战性的。
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五的信息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如今的人已经很难看完一个2分钟以上的视频了。恨不得利用各种一分钟看完一本百万字的小说,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
我也如是,已经很久没有不倍数播放的看完一部电影了,已经很久没有翻阅纸质书了。
这些看似丰富的信息短暂的愉悦了感官,然后大脑一片空白。真正的知识是需要系统的阅读和了解的。
短视频是时间的黑洞,是精神的鸦片,容易沉迷和上瘾。
人工智能和对未来的发展是我感兴趣的点,各种短视频里只言片语的信息毫无干货,全是重复和营销,我买的这本《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或许可以给我一点答案。把浪费在刷短视频上的时间每天看几页书,充实一下自己。
刚看完了序言和各种推荐语。
书中提到各种伟大的发明创造几乎无一例外都不是被计划的。而各种明确目标的伟大事业也几乎无一例外的以失败破产。
人类正处于信息和知识大爆炸,以及AI主导科技革命持续加速的历史阶段,传统的线性和基于经验的思维模式被全面解构,预测动态和多维的平行世界发展趋势几乎没有可能。特别是AIGC所代表的AI意志不会完全被人类选择的“目标”所束缚。所以,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原本熟悉的系统和框架概念正在急速过时,任何伟大的成功只能发生在小概率领域。未来只能属于那些敢于突破目标幻想和挣脱目标幻觉枷锁的人。这本书的核心价值体现在这一颠覆性理念:“无目标者的胜利。”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日常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有利于我们取得进步。受此影响,我们也逐步将树立目标刻入人类文化的脉络中。但在本书看来,日常生活并不能与追求伟大相提并论,面对当下混沌负杂的研究背景,目标神话可能会浪费时间,挫败信心。因此,持久创新活力需要自由探索的空间。
遇到难题,一般的处理办法是直接寻找对策。但科学界却存在相反的规律:难题的解决之道不在于直接攻克,而是遵循对自然的好奇,使答案逐渐的浮出水面。其实,很多领域的创新都是在求知路上偶然所得的。两位作者通过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告诉我们:少些计划、多些包容,或许能收获更多意外的伟大发现。
作者指出,执迷于设定目标以及衡量标准会限制行动空间,谋大事时容易遗漏不可或缺的踏脚石。因此,悟道明志重于高大上的目标陈述,开放思想和创新探索重于步步为营、中规中矩的衡量标准。
本书由“对目标的质疑”起笔,以全新的思考纬度、深邃的洞察力,系统阐释了诸多颇具挑战性的独特观点,特别是高大上目标的踏脚石理论。其中既融入了对理想、机缘和成功的别致解说,也贯穿着对创意、创新的自然探索,对我们个人成长、事业发展大有启迪和裨益。
有的书是可以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的阅读。而有的书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复读,然后放下书结合自己的感受一遍又一遍的理解和思考。这本书显然属于后者。
这是一本不投入心力去思考就容易打瞌睡的书。加之是翻译本,很多语句的表达并不通顺。这是一本阐述不同思维的书,缺少故事和实例的解释和演绎。所以整个段落几句话都要靠自己去思考和理解,能理解则理解,理解不了就跳过,等有类似经验和认知或许在某一天就自己懂得了。所以这本书如果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和对于思维逻辑兴趣的很难读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