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篇: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四十一)
连我自己都没想到,关于内驱力培养的系列文章竟然写了四十篇。这在《训娃记》的文章中应该属于绝无仅有的系列文章。在最初的规划中,只计划了十几篇,但是随着内容和展开和深入的思考,已经无法控制篇幅了,索性就不加控制,把想表达的都写出来。不过还是有点儿意犹未尽,因为很多具体的方法由于篇幅限制无法呈现。
非常感谢朋友们对本系列文章的关注,也有朋友私信问了相关问题。我把有代表性的问题
整理一下统一作答。
问题1. 人最大的驱动力不是欲望吗?博主怎么只讲积极性和危机感对内驱力的影响?
回复:这位朋友提的问题非常好,可以说是直击内驱力的本质和核心问题。
人的内驱力产生的最大动力就是欲望,这一点也没有错。笔者也在《第二百零二篇:你知道产生自驱力的原因是什么吗?》一文中阐述了这个观点。
驱动人自主行动的动力源泉一定是欲望。欲望分为基本的生存欲望和高级欲望。与生存相关的欲望都是基本欲望。比如吃饱饭就是人的基本欲望,脱离危险也是基本欲望。但是危险是一种外部压力,所以欲望和解除压力其实是一件事。从这个角度来讲,产生内驱力的唯一动力就是欲望。不过,从压力的角度来看,饿是一种压力,危险也是一种压力,欲望和压力是看待一件事的两个角度。就像人的正脸和背面。人还是这个人,但是从正面和背面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所以欲望和压力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欲望和压力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从内驱力的角度来讲,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天生有内
驱力的人,第二种是完全没有内驱力的人,第三种是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之间的人。
第一种人是欲望非常强的人,无论是基本欲望还是高级欲望。这样的人不用培养和训练,因为他们与生俱来就有极强的内驱力。只需要把这样的内驱力引导向正确的领域以及缓解压力就可以了。
第二种人是完全没有欲望的人,只有最低的基本欲望,完全没有高级欲望。这样的人即使培养和训练,几乎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的人大多都比较佛系,与世无争。这样的人生也会很幸福,快乐。不要用世俗和功利的眼光看这样的人。所以这样的人无需培养和训练。
前两种人都是很少的,大多数人都是想拥有内驱力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本系列文章只适合这样的群体。这样的人一般都是有欲望的人,但并不强烈,所以要通过调动积极性及产生危机感的方式让他们产生内驱力。
综上所述,欲望,压力,积极性,危机感虽然都是内驱力产生的源动力,但是它们在逻辑上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本系列文章着重讲述了积极性和危机感对内驱力的作用和影响。
问题2.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产生内驱力的方法?
回复:本系列文章重点描述了基于产生积极性和危机感的各种具体的方法,但是由于篇幅有限,无法把所有方法都讲述出来。比如信仰驱动(或称权威驱动)就是对我儿子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就没有详细讲述,但是却非常有效。欲望是天生的,后天很难改变。但是积极性和危机感却是可以培养和创造的。各位朋友可以以积极性和危机感为基础,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寻找或创造适合自己孩子的具体方法。只要深入地了解孩子,肯定能找到适合的方法,就看家长的用心程度和毅力了。
至此《培养内驱力》的所有篇幅全部结束,感谢各位朋友的关注,也祝各位朋友早日可以“无为而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