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姝伊
说明文是一门艺术,它除了讲究说明方法外,还要讲究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规律。 所以可见得“顺序”更是一种艺术。
在第二单元中我们主要接触到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也是说明文中总共的三种顺序。
一,首先是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来说就是先由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
例如: 1.《大自然的语言》中第7到第10段,
第七段,影响物候现象的第一因素:纬度因素
第八段,影响物候现象的第二因素:经度的差异
第九段,影响物候现象的第三因素:高下的差异
第十段,影响物候现象的第四因素:古今的差异
这里采用了从主到次的逻辑关系,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突出了,纬度,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这4个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让读者明白,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同时前三个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这样由空间到时间调理更加清晰。 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主次分明,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2.《大自然的语言》中的第11段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有必要的。)
开头首先说明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点明了物候学的大致范围。
又写了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此外”还有许多方面的意义,
“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可以看出是由按照有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这样使文章段落思路清晰,主次分明。
3.《时间的脚印》 这篇文章:
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岩石怎样记录时间——读懂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
这篇文章根据事物内在联系与关系,按照逻辑顺序,逐层进行说明。层层递进,使得文章的层次更加清晰,读者更便于理解。
二,其次是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
例如: 1.《大雁归来》 月份时间顺序(3-5)
三月: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四月: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在4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的可以呆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
五月:在5月来到之时,我们沼泽便再次成为弥漫着青草气息的地方,那些红翅黑鹂和黑脸田鸡更给他们增添生气。
按照月份的时间顺序写出了3月至5月大雁归来的整个过程。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易于理解。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 时间顺序,
首先说明: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了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1980: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机物薄层中发现了含有金属铱
1989:3月1日宣布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一种原子排列。
利用时间顺序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的观点。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10——12段
古今时间顺序
10:大约在2亿年前范大陆分裂出4部分。
11: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并在大约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撞。
12: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完全分开。
利用时间顺序从古到今描写了恐龙灭绝。
三,最后是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一般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等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
例如: 1.《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恐龙无处不有这一篇的第10段。 讲述了大约在2亿年前范大陆分裂出4部分这个情况。
北——南——最南——剩余一小部分
北:北美,欧洲,亚洲。
南:北美与非洲构成。 最南: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
剩余一小部分:印度 通过从北至南的顺序,介绍了泛大陆最初的分裂情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