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不觉间来到简书已满一年。从2023年年初在简书注册,到今天,已连续日更365天、56万字,从一名小白,成长为简书优秀创作者。回顾来时的路,我看到一串串脚印,那里有迷茫,有挣扎,有痛苦,有希望……
作家余华说,写作就是回家。来到简书,我开始了一条不同以往的学习创作之路,于笔下流淌出一篇篇文字的同时,我也透过往事看自己。时至今日,我蓦然发现,写作疗愈了我,我好像也籍此找到了心灵的那个家。
因为一本书,来到简书
我是个传统媒体工作者,职业的习惯,使我养成了严谨理性的思维方式。近年来,职业的危机感与对未来生活的迷茫,时常搅得我心神不宁。
2023年元旦假期,我在微信读书看到齐帆齐老师写的《人人都能学会的写作变现指南》,一口气读完,从中知道了简书,也心血来潮注册了一个简书帐号。但之后,就将它遗忘了。
说来,还是因为我自视没有写作的能力,更不具备变现的能力。
在我周围,不乏有才华又能写的人。有的人二十多年前就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书出了一本又一本,现在已是国内小有名气的专业作家了。也有人,早些年就开个人公众号,单篇文章阅读量动辄十万加。而我,年过五十,身无长物,除了自己从事了三十年的新闻工作,别的什么都不会。
我又捡起简书是在2023年春节。
那几天,在家无所事事,打开手机,划到最后一页,看到白底红字的“简书”徽标,才记起我注册过帐号了。于是,我在简书发了第一篇文章。之后,每天一篇。这些文字,大都是我在微读发过的书评、读后感,以及过去涂鸦的一些散文随笔。
我在简书真正意义上开始写作,是在加入书香团队后。当时,锦瑟九十九拉我入会,我以为碰到了骗子,直接拒绝了。后来看到她将我的一篇小文推到了理事会,还送贝入会,我就稀里糊涂加入了。即便如此,我对简书还是一无所知,就像汪洋大海里的一只小虾米,被海浪打得晕头转向,不知道自己能干嘛?该朝着哪个方向走?
三月间,我偶然在阅读江南铁鹰老师的一篇文章中得知理事会开了迎新班,正在招收学员。就这样,我成了理事会迎新班的一员,拥有了YX0014的学号。进了迎新班后,我才对简书有所了解。四月起,又知道了伯乐推文。从此,我在简书开始了学习创作之路。
就在前阵子,我看到一位简友撰文介绍齐帆齐老师的《人人都能学会的写作变现指南》。我有感而发,告诉她:我就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简书的,也是在这本书的引领下,开始学习创作的。没想到,齐帆齐老师回复了我:“因缘啊!”
是呀,就是这么一个因缘,使我结识了简书,连我自己也没想到,我与简书会“一见倾心”。
没有经历构不成自己的人生,不去写作就没有自己的作品
尽管,我从事的也是文字工作,但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而且,随着年岁渐长,思维固化,我明显感到,我的感觉感知能力日益钝化。
来到简书写作之初,我每天面对的第一大难题,便是不知道写什么?我缺乏想象力,也不会虚构,只能先从身边人和身边事写起。
一次,我写了篇《父母的婚姻》。当时自我感觉写得真情实感,又有一定的思考和深度,便申请了书香的每周评文。没料到,这篇文字被评文老师批得一塌糊涂,尤其那句“这就是中学生作文嘛”,让我无地自容。
收到这样的评语,我也怀疑自己了。确实,从事编缉工作后,我已有十多年没正经写过文章了。事后,有几位简友留言安慰我、鼓励我,说我写得挺好的,不要放弃。其实当时,我倒不是因为一句打击而难过,而是真切地感到——我写得太烂了!连文学的基本体裁都分不清!翻看我之前写的东西,全都是四不像。
怎么办?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万丈高楼也得平地起——学呗,写呗!
连作家余华都说,写作最大的一个秘诀就一个字“写"。麦家也说,写作才是写作最好的老师。毕飞宇还说,“我最大的才华就是耐心”。
那么多名家都指明了写作的唯一道路,就是“写”。我还有什么纠结的呢?我选择了日更。从在简书写文的第一天起,我没中断过一天,也从没用过复活卡。这可能源于我有一点强迫症:每天几件事,必须全部做完。我觉得,只有让写作成为像吃饭睡觉一样的日常行为习惯,才能谈论别的。
在迎新班,我有幸聆听了离九思老师的课。她也说:“新作者提升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日更。每一个喜欢写作的人,若不是天赋异禀,就必然要经历刻意写作的过程,而简书日更是公认的训练刻意写作的有效途径之一,至少就我所知的大咖们的创作历程中,都经历过一段痛苦的日更岁月。这些日更或是几百字的心情日记或是一些过往经历,总之都是实打实、言之有物的千字文,有的甚至日更几千字。写着写着,你再回头看过去的文字,纵向和自己比,就会发现自己提高了。”
离九思老师的话,更坚定了我日更的决心。在日更里,我写读书笔记,写心情日记,写小说故事,写散文随笔,基本上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从开始的搜肠刮肚,不知所云,憋个几百字都费劲,到如今基本能从容应对。更文至现在,不敢说提高有多少,改变有多大,但至少提笔能写出来了,估且不论质量高低。而且,回头再看以前的文章,自己也看出有了些微的进步。
一年来,从日更到每周一篇小作文,每月两到三篇大作文,我基本没松懈过一天。即便出门在外,或者忙得没时间写文,也会提前备些文,存到私密稿库里,设置成定时发布。
想不起从哪儿看到过一句话:“写作就是人生里的经历,没有经历就构不成你的人生,不去写的话就不会拥有你的作品。”
经历与写作,的确都得需要自己去亲身经历。这个过程,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写作经历也会有所不同。别人的经验、感悟,如果不是你自己领悟到的,就是送到你手上,你也拿不走。正所谓,想学会游泳,就得自己下水。若不着手去写,永远都不可能有自己的作品,正如不去经历,永远构不成自己的人生一样。
虽然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写出能称之为“作品”的作品,也可能永远都写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但写作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也期待有一天,我的人生经历连同我的文字,能成为我此生来过的印迹。如古人所说的,“虽千万人,吾往矣。”
幸遇好老师,写作带我“回家”
简书里人才荟萃,不乏大咖前辈和极有才华的创作者。从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到00后,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这里,没人嫌你老,也没人弃你小,所有人在这个创作平台,都可以尽情地书自己所书,写自己所写。
像我这样的写作小白,还能得到平台的帮助和扶持。这让我感到,自己不再是只孤独流浪的小虾米了——在这里,迎新班请来伯乐老师讲课,理事会举办读写营,还有名师授课,课后评文……
特别幸运的是,我来简书初学写作,就得到了魏治祥老师的指导。
在书香组织的每周评文里,我主动申请了魏老师评文。魏老师非常认真地看了我写的文章,他不止看了我申请评文的那篇,还看了其它几篇。他看得仔细,评得深刻。魏老师的评文,解答了我写作中的诸多疑惑,比如,主题创作、情节推进、细节呈现等等。他还帮我修改了文章的若干小片断,尤其是他对我另一篇文章的肯定,使我大受鼓舞。魏老师的评文轻松活泼,干货满满。于我而言,犹如“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课后,我写了听课感悟,收藏了听课笔记,以备随时学习。有文友看了我写的听课感悟后,说我“遇到了好老师!”
确实如此。魏老师与我们亦师亦友,他经常与我们互动,还推荐了一些书单。在他推荐下,我重点阅读了毕飞宇、刘震云的小说。读完刘震云,我学着他的语言风格写了小说《如果》,读了毕飞宇,我写了《青衣》同人文。在魏老师推荐下,我还阅读了鲁敏的《钉子与包袱》,毕飞宇的《小说课》等学习写作的书。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我试着向伯乐投稿。起初我的几篇伯乐推文都是书评,从学习小说创作之后,才陆续有了故事小说方面的伯乐推文。
我的第一篇故事小说类伯乐推文《活成浮萍的老人》是村长推的,获得不错的成绩。这给了我信心,使我将写作重心转向了故事小说的创作。自此之后,我几乎保持了一个月两到三篇的伯乐推文频率,从四月份第一篇伯乐推文,到十月份获得优创徽章,历时刚好半年。
在这里,我幸遇了多位伯乐老师,在他们耐心地指导、帮助和鼓励下,我才踉踉跄跄走到今天。
自我的第一篇故事小说在村长那儿推文后,后面连续多篇都是经村长之手推的。村长的高标准严要求是有目共睹的,每次推文前她都会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推文前一天她也会细心地叮嘱不要修改。我有一篇文章的双引号有多处用反了,我自己没看出来,是村长一一耐心地帮我纠出。
啄木鸟,他总是自称“渣渣鸟”。每次推文前都会谦和地简信我:“文友,文章拟明天推荐,可否?”即使对文章指出不足,他也会说,“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自进了飞鸟集后,总能在课堂上听到他“咳咳咳”的声音,他带病上课,亲自批改每篇作业,偶尔兴致来了,还会临时加课评讲作业。
还有猫猫伯乐,离九思老师、海泩老师等,也总在背后默默地鼓励我,支持我。
回首来时的路,我觉得我之所以走得比较顺畅,并不是我有多优秀,而是在我背后,有众多的推手,是他们,给予了我往前走的力量。
其实,来到简书初期,我出现过一些不适应,感觉每天的正常生活都被打乱了。看着别人佳作频出,而我把自己榨干了,也才十天半月出一篇文,质量还不咋地。我把大量的时间投入了简书,甚至一度到了废寝忘食、夜不能寐的程度。本来我就睡眠不好。那段日子里,我成天顶着一张菜色的脸,一头不打理的乱发,还有郁郁寡欢的心情……整个人都是灰色的。
有一次,我写文章还把自己给写窒息了。我发了篇日志。没想到让村长看到了,她在评论区留言让我“悠着点儿”。虽则只有四个字,却让我倍感温暖。
写作初期,我还经常陷入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写得那么烂,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看不上,为什么还要在这儿瞎耽误工夫?我情绪化的文字让文友看到了,有好几人都留言鼓励我,给了我继续写下去的信心。
我不停地往外掏自己,把压抑在心里想说的话,通过文字倾诉了出来。有好几次,我把自己写哭了。我与我笔下的人物共情了,我的情绪在文字里得到了宣泄。
自从写文后,每天充实忙碌的生活,让我感觉时光飞逝。我再没有时间去想那些困扰我的事情了。与此相反,随着写作中需要持续不断地对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我竟神奇地不知不觉间理清了一些曾令我头疼的人和事,接纳了生活中的不如意和不完美,也渐渐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这时候,我蓦然发现,写作带我进入了另一个天地,我突然领悟了余华所说的“写作就是回家”的涵义。
一个好的写作者,首先是一个好的读者
学习写作后,我才发现我的阅读量远远不够。一个好的写作者,首先应是一个好的读者。
从2016年起,我就在微信里读书。以前读书,就是单纯地享受阅读,什么目的都不带,读的也杂;纯文学类书籍,说实话读得不多,更没有从欣赏者和创作者的角度,去好好品味一部作品。
来简书写作后,也才发现纯粹看热闹的阅读是不行的。过去看过的一些书,很多都没留下什么印象,算是白看了。所以,若再吹嘘自己读了多少本书,我是汗颜的。
我是在意识到这些问题后,又老老实实地把以前看过的书翻出来,重新阅读。尤其是在学习小说创作后,开始侧重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记得余华说过,阅读好的作品,可以养育自己好的文学趣味,尤其是在一个写作者刚刚从事创作的时候,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目前,在我的时间分配上,阅读的量要远远大于写作。我感觉自己还不是一个好的读者,读得不细,不精,不透,对作品的领悟能力较差。好在我遇到了一个好的团队,啄木鸟老师会带着大家一起阅读,在精读一部作品的时候,也能学到一些写作的技法。
当然,我现在还没掌握任何创作技巧,对于写作表现手法的学习运用,也还在初学阶段。同时也感到,阅读越多,也越觉得自己无知,也更会带着空杯心态去好好学习。
未来,读书、学习,我每天都会去做,至于每天读多长时间,一年读多少本,没有设定。我想,有时间就多读点,没时间就少读点,只要每天把读书学习当作吃饭睡觉一样,就足以。以往,我多的时候一年能读五六十本书,而去年一年,我读完的书只有二十几本,有的读了几个月都没读完,有的读完了又拿出来反复读。今年,我读书的速度可能会更慢,我想潜下心来,有选择地精读、研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
我知道,想看的书太多,即使整天把自己泡在书海里也读不完。但即便如此,也不想惶惶然,贪多求快。我还是保持自己的节奏吧,像蜗牛一样,慢慢学习,慢慢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