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就不知道自己已经错了,还带着错误的做法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就可以想说什么说什么,这种无知的表现还要求孩子进步变好 真是可笑
要求孩子有好习惯、态度好、学习主动这没错,可是如果用强塞的主观的东西硬来对孩子进行批判
我们觉得自己认为对的好的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可是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观看法和愿望,未必认同我们说的,加上有些家长态度不好,让孩子有被压迫的感觉,孩子就更不会接受了
紫雨老师说当我们与孩子有冲突,意见不合的时候,我们希望他们做我们希望他们做的事,而不是他们想做但我们不希望做的事,此时不如采取存疑留悬的态度…
存疑留悬是什么?
用问疑问句的方式给孩子更多思考的空间,不是否定而是让孩子想的更大、更广、更高、更远……
比如一个不爱学习,却沉迷游戏的孩子,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有效沟通,让孩子对父母敞开,父母了解孩子更多,才更容易给出好的意见
这样他才可能思考的更多,进入更宽广的世界,看到自己的局限性,发掘更多的可能,所以父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带孩子看到别的更大的可能
大部分家长却是用否定孩子的方式,拿自家孩子和别人比,说来说去兜着圈子否定他,用说教希望孩子听他的
可惜的是,从说教开始后面说的都只是浪费口水罢了……
我们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不用督促都做的很好,不感兴趣的事说破嘴皮子也没用
这些疑惑父母都知道,可是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应付孩子的种种问题…
但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不同的提问内容,可以让我们传递更有价值的思考
孩子做事是凭着感觉来的,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他想做的事有没有价值?是否能带来更多的好处
就好像喜欢打游戏的孩子,他们只是为了一时的刺激和好玩儿,即便未来真的可以发展的很好,也不能放弃学业…
一个事业想要成功不能缺少其价值、人对这项事业的热爱和激情
一个人目前所在的位置,到他实现愿望的一天,这期间是有过程的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点儿都没错,现实与梦想的距离需要通过自我操练去达成
我们要传达给孩子的是:让他知道你是我的孩子,机灵聪明,要实现你的愿望妈妈是不怀疑的
可是你要知道
只有自我操练才能拉近潜能和实力之间的距离
潜能:就好像是埋在地下的金矿
实力:像是被挖出来的金子,有加工成可以流通的金币
如果孩子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要告诉孩子:如果你觉得自己选择的就是对的,那你就去努力吧!
不过你一定要把潜能转化为实力
用举一反三的方式讲道理给他听,让他思考更多,比我们说更多更有效…
一个人为了自己热爱的东西,能够成长、成熟、自律、上进有活力,如果他可以为热爱的事有可能坚持一段时间,哪怕坚持三五年,都是很了不起的
相反的,如果不喜欢不热爱的东西希望他坚持多久呢?
如果一个孩子要沉淀三五年,对于心性的磨练是受用一辈子的!
我们的培养焦点和价值在于心性的磨练,而不是不停的换不停的选择,跳来跳去,成功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此

持续给孩子足够的爱,这种爱不是强塞更不是说教,缺爱的父母没好话,却爱的孩子不听话!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