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阳明在三天不吃喝格物致知后,幡然醒悟:你是什么道理与我何干

王阳明在三天不吃喝格物致知后,幡然醒悟:你是什么道理与我何干

作者: 女神读书评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22-12-11 16:54 被阅读0次

读书评阅读书籍分享:取其精华(1)《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

王阳明年少时,父亲和老师都说读书做官是人生大事,但小时候的他已经意识到,人生的价值,有比做官更重要的,那就是得道,居史书记载,他当时脱口而出的是,想做圣贤。想做圣贤并非易事,以至于父亲和老师都认为他是痴心妄想。

是什么让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就有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壮志呢,王阳明从小就聪慧过人,而且十分活跃,他对一切都充满了求知欲,所以他的兴趣很广泛:玩箭、骑马、军事、兵书、道教典籍、象棋等,这些在他的父亲看来,皆是不务正业,因为在明代,人们都认为读朱熹学说,考八股文,然后当官,才是正经事。

当然王阳明并不是厌倦了读书,据说他天资聪颖过人,虽说他4岁才开口说话,但4岁前就已熟读很多书籍,10岁时作的诗就已经让精通诗词的成年人们嫉妒不已。关于朱熹学说,王阳明是自小就研读,但学着学着,他对朱熹的观点产生了疑惑,所以就有了王阳明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格竹子”的故事,通过格竹子一事后,他更加坚信了世人需要一种更务实的观念,朱熹的格物理论,正如他格竹子后的醒悟:我费尽心思知道你的道理,可你是什么道理与我何干,天下万物各有他的道理,我们格到死,也成不了圣贤。

从格竹子一事,我们大概可以理解为,他识别了读死书与实用的区别,就像学校如果一直给学生教理论知识,却无法与实践灵活运用在一起。说得再简单一点,比如现在有一盘烤鸭:

用朱熹的方法就是:你是一只烤鸭,我在吃你之前,需要先弄明白你,于是就开始研究这只鸭经过多久孵出来变成鸭子,又养了多少天、吃了什么、生活在什么环境,甚至要弄明白厨房是经过哪些过程把他烹饪成烤鸭,于是为了了解这些,可能还得去请教养鸭的人和厨师,总之这烤鸭是不会吃着爽快了。

但在王阳明这里,他看着烤鸭会说:你也是万物中的一个生命,但你如今已是一只供人食用的烤鸭,因为我需要生存,所以我要吃你,但是我没有杀害生命。说罢就开吃了,所以在王阳明的学说里,一切都是可变通的,所谓的规则和限制,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而言。

心学的核心,就在于心,正如善恶与美丑,是没有绝对的分界线的。万事万物都是流动的,我们没有必要用固定的思维去看待和处理事物,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去灵活变通。

本文作者:尚钰岚

相关文章

  • 王阳明在三天不吃喝格物致知后,幡然醒悟:你是什么道理与我何干

    读书评阅读书籍分享:取其精华(1)《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 王阳明年少时,父亲和老师都说读书做官是人生大事,但小时...

  • 拿得起,放得下

    看到一个故事,说王阳明在学习朱熹的“格物致知”,去到竹林,试图从竹子身上格出道理。结果,不吃不喝不睡格了...

  • 格竹不是吹箫——难道王阳明错怪了朱老师?

    700年前的王阳明同学,格竹七日,累得打了120也没悟出人生道理,用脏话点评了老师朱熹的“格物致知”后,扬长而去。...

  • 小感悟

    2021.01.22 day22 王阳明采用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去格竹子,格不出什么道理,从对朱熹的狂热瞬间全无...

  • 控制欲望,心想事成(8946)

    《了凡四训》里,通篇讲了改变命运,心想事成的道理。 读《王阳明哲学》,懂得了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道理。 这些都是伟...

  • 关于演讲的一些体会

    王阳明总说格物致知,那什么是格物致知呢?可能昨天晚上我的体会就是。这两天听了一点,你的团队需要会讲故事的人,昨天晚...

  • 北京 自在人生 格物致知

    意识是觉 什么是格物致知,怎么做? 95%是王阳明的话 格物致知,来自《大学》 孔子之道 中:格物致知 恕: 己所...

  • 无题

    孑然单身狗,无爱一身轻。 吃喝全凭意,醒来无情扰。 却看朋友圈,狗粮漫天飞。 心不塞不语,情与我何干? 千金散尽后...

  • 王阳明与“格物致知”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里,都觉得“格物致知”出自于王阳明的理论学说,记得王阳明为了理解“格物致知”,他尊奉“今日格一物...

  • 精读打卡:如何实践心学《知行合一王阳明》第六章(上)

    格物致知 作者对照了朱熹和王阳明对于格物致知的不同解释。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的“格”是探究的意思,“物”指世间万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在三天不吃喝格物致知后,幡然醒悟:你是什么道理与我何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kx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