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日记走向文章

作者: 你在微笑吗 | 来源:发表于2016-09-02 21:23 被阅读58次

    如同游戏打怪升级般一级一级地拼血奋战,一只菜鸟一路扑腾跌撞而来,从幼稚可笑的两句式日记再到小文章的尝试与过渡,其间的过程漫长而沥血,实在是资质太差,起点太低。对于不是中文类专业的我们来说,能够洋洋洒洒地捣鼓出一篇千字文,就已经要磕头拜谢文曲星的垂怜,感激涕零。

    遥想学生时代的日记记忆犹新

    天气晴,星期二

    今天和同桌李娟打架,老师罚我们站墙角,我很生气,明明是李娟先打我的,不过她也在罚站,我太开心了,豁豁!

    初期的日记就是这般记流水账,即使是工作后也莫不都照搬如此体例,时间+地点+某事+心情=日记,一两句就可以搞定,一本薄薄的小抄即可包罗万象地涵盖一年大情与小事,厚厚多少本信息的最基本作用集中在具备黄历般的查询功能,比如某段时间时来运转红包多拿,某些时候霉运大发喝凉水都感冒。

    显然日记式属于个人日常琐事的细碎记录,就像田里的大蒜和小葱,辅料调味,不能成为主菜,更不具备欣赏价值。很长时间都停留在日记阶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自得其乐。如此这般好几年之后,接触网络日志,对于公开化的形式,再这样芝麻绿豆似地碎碎叨好像有些不妥,又或是觉得不太体面,于是假模假式地开始挤牙膏。

    进入百字大团阶段

    百来字的小短文很容易写,格式变身为:时间+地点+某事+描写+心情+吐槽+评判=日志,自由书写、任意发挥,小几百字还能轻松搞定。对身边发生的趣事、恶事、好事、兴事挑出来写写,讲清楚发生事件的来龙去脉,再加上适当小描写,遇见的是人物就肖像勾勒,遇见的是植物就颜色描绘,遇见的是山脉就整体塑造,随意地把特征说出来,并不讲究文法与措辞。接着就这个人这件事这片景抒发一下自己的心情状态,或是发表看法意见,表明观点立场。只是这样的小几百字已经觉得够了不起的了,仿佛发现是支潜力股般地闷声呆笑。

    从小日记到小日志的转变出自于公开的契机,因为需要公开面对不特定人群,很怕丢脸,再加上流水账似乎无公开的必要,既然要示人总得有脸有肉稍微像个样子。其实也没有多少人的关注度,偶尔几个朋友看看一笑了之,自己也就觉得好玩有趣。

    重度刺激下开始深思考

    直到某一天在网上遇见一位年长学者,厚着脸皮请出自己的拙作拜托指点一下,留言两句:文字通顺、不是文章。长者言简意赅地直劈内心,一直以来都不算是文章,只能算作只言片语,碎片式的小感悟、小心情、小思量,根本抬不上文章的层面,还是那句话,见识低、水平差、思考浅。

    一篇完整的文章应该有架构、有血肉、有灵魂、有内涵,给予观者启发、共鸣、灵感,写者个人的日常琐事、私下的憋屈与发泄与观者有何干。既然要写文章,就需对生活观察体会,发现事物的规律与本质,提炼升华,通过写者的眼睛看到不一样的世事,通过写者的感触发现不一样的人情,通过写者的思考深入不一样的内核。

    电视、网络,美景美图数不胜数,没有人有过多的时间去看大段华美辞藻的描绘,人们内心缺失的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渴望,内心许多翻涌的心情说不出道不明,如果通过一篇文章直抵灵魂深处,能够听到合拍的声音,不谋而合的快乐与认同才是一篇文章该有的力量与存在价值。

    制作一个表格好像更直观些——

    从日记到日志再到文章

    不仅篇幅字数上的翻倍,更是思维广度深度的考量,很羡慕能够挥洒自如的作家,既有宏大架构,又有细节推敲,无论是知识类、教育类、文学类都能让我们学有所知、学有所思、学有所用,这才是作家用文字传递知识的宝贵价值。

    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常常会安慰道:慢慢来、轻轻来,从来没有着急得来的事,一点一滴的积累与思索,一步一个台阶地上升与厚重,写、再写、接着写。

    可能有一天,也会写出鸿篇巨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从日记走向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lk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