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远做正确的事情
面对着一件事情犹豫时,首先思考的是这件事情是否值得做。无论这件事情是长期有益还是短期有益,只要你能够承担得起这个选择的责任,那就做下去。因为无论是多么正确的事情一定也需要舍去其他东西。往往正确的事情,总是会让你觉得舍去许多无效之事,短期之内十分痛苦,但在收益的时候,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所以,适时地总结自己的当前现状,寻找一些必须鄙弃的坏习惯,注入一些好习惯的血液,引入一个反馈机制,定期总结修正。无论是个人的历程还是做事的方法,莫不如是。
2.学会真诚和坦荡
市面上充斥着太多所谓的社会交际学,会告诉你说话不要说满,做人不要透底。但是这不意味要你不真诚。
做生意的人,虽然会因为商业上的缘故彼此过招。但在真正达成一项交易的时候,尤其是一项正确的交易的时候,一定是建立在知根知底的基础上。如果这项交易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这项交易注定也只是短视的、难以维持的。同理可推,做人亦是如此。所谓套路即是过招,套路的目的是为彼此最后的坦诚相待,而非渐行渐远。
所以,适当地表露一下你的真诚和坦荡,短时内可能会让你吃亏,但是未尝不会给你另一番机缘。
3.自律会让人一身轻松
放纵自我,如同失去灵魂,那么你还是个人吗?
人类能够发展走向今天,在心学上不外乎靠二者,一是延迟满足,二是深度思考。
此二者要达成的前提,皆离不开自律。所谓自律不是苦行,而是学会适可而止。食不过量,寝不过时,行不过力,息不过满。《人性的弱点》中有写过,人的最佳工作状态是放松的状态。此之放松,非所谓慵懒。而是以心之平静,思事之复杂,成伟大之工。故,大喜大悲皆不宜取。要摆脱这种情绪上的大起大落,自律是最好的方式。
4.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
兴趣是做事情最好的老师,但不是否定当前事物的借口。
所谓的兴趣无非是这个事物给予你未尝接触的新鲜感,但当随着事情的复杂、学习的深入,注定会遇到困难。所遇困难就回头,一方面你将注定无法在这个领域有所提高,也注定看不到很美丽的风景;另一方面,也会使你处于浮躁当中,没有了所谓坚持的信念,也无法做成一些有成就的事情。
所以此处承接前条,一方面用自律的方式控制自己,让自己能够学会忍耐;另一方面,认真判断这件事对你来说是否能带来最大化收益,即正确的事情。方法则如上所述,在实践中学习,然后反馈于实践,达到否定之否定的目的。
5.处处留心皆学问
脚踏实地是一定的,但还需仰望星空。也就是所谓的保持一颗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互联网是很好的工具,相信上了大学的你一定都有着自己考据的方法,也就是简单粗暴的,不懂就查,不懂就问。在遇到问题,并考据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能给你带来意外的人脉收获,另一方面还能让你的见识面持续增加,以及个人能力的提高。有效的人脉可以与你的能力对等,但是若没有能力加以扶持,人脉的有效性不需要多久便会失效。所以主要矛盾在个人的能力提升,这也可以作为判断事情是否正确的依据之一。另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依据,就是你的见识。见识会告诉你如何去取舍事情,会让你少走一些弯路,在迷雾中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见识的提升,则来源于你持续的好奇,即持续的处处留心。
有待考据点:
1.没有手机的朝九晚五
智能手机占据着生活的太多,作为当前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工具,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有一定的消极意义。针对有人曾提出,把手机关机来换取少时间的工作,这点还需辩证地看待。首先智能手机在多种工作中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作的展开或许是离不开智能手机的,其次,没有智能手机的少时间工作是否能换得同样的工作量也是有待质疑。
2.读书与否
这两年关于读书有用的风气一改从前,大有压倒读书无用论的趋势。但针对读书这件事情而言,还需谨慎看待。
有两点疑虑,一是能否真的给你带来更好的工作效率;二是,是否真的能给你带来独立的思想。
针对其一,有些人读书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来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以产生更大的个人生产力,以换取更多的回报。那么此处尚需质疑,读书是否是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
针对其二,读书即读作者的思想和方法。那么就有两个问题,一是读书时是否能够与作者形成共情,也就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获取它传播的思想。
二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思想的塑造会因为作者的不断输出而不断修正。
也就是说,当你读同一作者的多本书或文章时,你的思想处于与作者的高度共鸣中,那么你的思想并不能算是独立的。因为你的思想仅仅只是作者思想的信徒,归根到底它依然不是你自己的。
另一个角度说,你采取的是博取众长的方式,不拘泥于一家之言。那么,你的思想是否是在碰撞中诞生出的新思想?还是只是众长中最有影响力和控制力思想的信徒?这些尚没有很好的方式予以验证,而且思之便会增添许多苦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