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本书《学习之道》美芭芭拉.奥克利
日课51
日课51:在你从小到大的学习中,你自认为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你所擅长的?你自定义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如今的你有什么变化?
因为没有走过文理科的纠结,这个问题似乎对我而言没有那么深刻。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择哪一个呢?真的不太好说!
小学
小学时很不喜欢语文,因为背诵是我的死穴,再美的文字在合上书的那个瞬间全都烟飞灰灭了,作文课从来都是憋憋憋,憋出来可怜的文字熬到最后交作业,甚至有好多次是在次日早晨揉着惺忪的眼睛在初升的太阳下胡编乱造充数。现在想来,记忆力是个问题,阅读量之少更是硬伤,输出是靠输入的积累,而我积累的水池是如此之小,也就难怪输出时无料可用。
数学会好些,记忆里的小学数学居然停留在一二年级,老师要求我们带小小的树棒棒来做计算题,随后的记忆里居然再没有数学影子,我猜那时应该没有特别出色,估计也没有太差吧!
感谢那个年代,爸妈从来没有对我有过指责或压力,我就这么懵懵懂懂地在班里的中上水平走过来了。现如今,我注意到自己把这份淡然放在了自己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生活在这个美好时代,我当年缺乏的营养在如今有更多的机会去滋养,我希望自己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平台,弥补我当年的缺憾。
初中
等到后来我上初中了,在我的记忆里,我特别喜欢英语,没有人告诉我英语学得好有什么好处,除了课本和自己选的试题集外,再没有其他的资料,然而我从初一第一次接触英语开始就莫名的喜欢,后来选专业时也是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外贸经济。
我也很喜欢数学,每次被数学的逻辑思维所吸引,为一道数学题可以轻易拿下高分而沾沾自喜,这比语文拿分划算多了,但是我很清楚自己思维能力的局限,特别是被老师找去上数学竞赛班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大脑空间完全不够用,放在现在我可能会为自己搜索更多的学习平台,为自己升级,然而那时候的自己居然从没有想过,也没有这种机会。后来对物理和化学,我可以在冬天为一道推理题战斗至深夜,只为打通头脑里的那个逻辑关系。换句话说,那时的数理化对我而言,虽然没有拔尖,但从来都不是问题。
语文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每篇课文,他都会让我们尝试复述这篇课文的内容,相对于死记硬背,我更喜欢这种方式。同时,除了正常的作文要求外,老师要求上交周记,我已经不记得我所写的内容,但现在想起来老师给的高分的次数还不少,也正因为如此,我对作文的信心提高了很多!我还被提名去参加了作文竞赛。
之后的日子
因为专业选择偏文科,我开始离理工科越来越远。在自我认知的概念里,我早已给自己贴上了非理工科的标签。
文科与理工科本身并没有冲突的地方,他们完全可以和平相处。文科生的情怀,理工科的严谨,两者可以合二为一体现在一个人身上,一个词形容,那叫完美。如身边的周洋,陆钰。文理真正冲突的是思维方式,文理科只是思维方式的载体,真正为你发生改变的是你启用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是文是理又何妨?活到老学到老,古人早已道破天机,适合你的学习方式带你走进文理兼具的神奇世界才是王道。
曾经问自己,对你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大脑告诉我答案是实践。走过的路才会在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影子,亲身体验的感觉才会在自己的心里扎根。所以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遇到的所有事情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好奇的,我愿意把它们放进大脑深处的记忆球里做储备。我喜欢用类比,把书中的场景,用自己熟悉的人或物代入大脑,让书中的知识在大脑中建立虚拟的场景。现实中不易亲自实践的,就在大脑里先走过,用上原先的储备,虽然不是最完美的,虽然相比他人我会慢些,但我知道只要我在做,她正在不断的完善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