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曾国藩家书》
作者:[清]曾国藩
出版单位:吉林文史出版社
阅读时间:4月24日
阅读内容:修身篇
读书笔记:
致沅弟·须以明强为本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原文】
【沅弟左右:
二十七日接二十一日来信,具悉一切。
弟辞抚之意如此坚切,余二十二日代弟所作之折想必中意矣。来信“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十字实获我心。本日余有一片,亦请将钦篆、督篆二者分出一席,另简大员。兹将片稿抄寄弟阅。吾兄弟常存此兢兢业业之心,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引退,庶几善始善终,免蹈大戾乎?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弟向来倔强之气,却不可因位高而顿改。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巢县既克,和、含必可得手。以后进攻二浦,望弟主持一切,函告鲍、萧、彭、刘四公。余相隔太远,不遥制也。顺问近好。
国藩手草
弟公文不宜用咨呈,用咨以符通例。】
九弟曾国荃的性格一向很强硬倔强,用湖南方言来说就是“霸蛮”,但他这次居然在信中写道“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可见是真遇到困难了。曾国藩便在给他的回信中教导他担当大事一定要在“明强”两个字上下功夫。曾国藩将《中庸》对学者提出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方面的要求,归纳为“愚必明,柔必强”,简化为“明强”二字。这六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却不太好理解。愚和明,柔和强是两对意义完全相反的词,为什么能够互相转化呢?曾国藩的这句话体现了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相互融合和补充,儒家学说强调的是积极入世的“明”和“强”,而道家学说则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愚”和“柔”。乍一看来,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但实际上,这两对矛盾是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愚”指的并不是蠢笨、愚蠢,而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愚;“柔”并不是软弱、懦弱,而是“以柔克刚”的柔。想要做到这种“愚”,必须先做到“明”,也就是明白事理之后才能够大智若愚;想要做到“柔”,必须先做到“强”,也就是在有强硬的基础时,才能够以柔克刚。曾国藩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华融为一体,对于修身齐家之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