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父亲母亲
我的母亲并不伟大

我的母亲并不伟大

作者: 文海读心 | 来源:发表于2017-10-15 01:06 被阅读12次

    在中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中,应该在历次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遇到过这样一个开放式的作文命题:你认为最伟大的人是谁?大多数人的常规的思路可能要在并不丰富的名人库中搜索几个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来叙述一番,用各种“伟大的事迹”来证明其“伟大”。我记得当时范文集中出现最多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个人崇拜时代遗留下来的领袖,少数涉猎较广的会写华盛顿拿破仑等外国的同级别人物。后来不知是哪位仁兄开的先河,另辟蹊径写了自己的父亲母亲,而被当成以小见大、懂得感恩又敢于创新的典型。于是乎文风大变,许多颂扬自己双亲的文章开始涌现。

    老师们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教化学生的机会,郭巨埋儿、乳姑不怠、老莱娱亲……二十四孝中的各种典故顺势灌输,进而被学生再吸收,一场政治正确的孝道教育就这么展开了。

    但是对于10岁上下的孩子来说,真的明白什么是“伟大”么?又能理解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情是怎么回事呢?退一步来说,把这两个问题抛向成年人,又有多少人能够说得清楚呢?

    1

    在我有记忆之后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是处于长时间缺位状态的,所以我能讨论的话题只有母亲。

    在青春期的几年间,因为大大小小的事情,不时会和母亲发生争吵,吵到激烈的时候,母亲一定会说的几句话就是:

    从小管你吃管你喝,现在会跟我犟嘴了,还有良心吗?

    和你爸爸一个德行!

    我这么辛苦不全都是为了你吗?

    要不是为了你……

    这时候,我只能闭嘴。虽然很多次想喊出:“谁要你养,谁要你管了?” 但是我隐约知道这句话对母亲的伤害会很大。

    可能正是基于少年时的这些经历,我对于父母和子女之间这种关系保持着一种非常敏感的关注。

    也许父母这种生物,和“对子女好”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必然的逻辑联系。站在一个更高的层级来看,在鸟类和很多哺乳动物中,同样有父母把子女抚养到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生物习性”。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认为这是嵌入基因中的,为了让种族得以延续的一种天性,并非人类独有。所以很难和“伟大”挂上钩,况且“伟大”这个词也不应该这么用。

    2

    换个思路,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过自己非常喜欢的小物件,比如一件玩具;有过一个付出大量时间精力玩出来的游戏账号,比如LOL还有时下正火的王者荣耀;养过可爱的宠物,比如喵星人汪星人。当我们提到这些的时候,一定会说我对那个玩具、那个账号、那个宠物是很有感情的,但是这种感情的施与对象真的是玩具、账号或者宠物本身吗?不一定。

    每一个具备独立人格的人在与世界的互动中,一直进行着塑造与反向塑造。我们不断地将自己的某些信息加到其他人和物上,同时也通过接收其他人或物的信息来改造自己。所以当我们对某人或某物做出某种行为之时,我们就将这个行为所包含的全部内容加在了对方的身上,对方可以拒收,可以曲解,但那是在对方的世界里。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内容是我们自己定义的,也就是说,不管对方收不收,反正我们的大脑是认为我们已经加上了的。——《认知突围》P149,作者蔡垒磊

    基于这种认知,我们可以认为,人和自己身边所有人与物的交集,构成了他的情感来源,而非这些人或物本身。进而扩展到父母与子女之间,父母意识中的亲情,可能只是他们那么多年付出的心血、精力、劳动之间的情感。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父亲和子女从母亲怀孕开始就素未谋面,然后在几十年后相认,那么可以想象,他们之间是没有亲情存在的。即便看似有,那也是“孩子是我生命的延续” “不认爹娘就是不孝”等外在的社会道德约束给双方带来的压力,这和情感完全是两码事。

    3

    站在孩子的角度,越是在幼年时期,对“父母”这个角色的依赖程度越大。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父母”并不特指,而是孩子出于原始的生存需要而依赖的对象。中国有句古话“有奶便是娘”,真的是话糙理不糙。在孩子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时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活信任,是“不得不信任”和“不得不依赖”。不可否认,这里面必然有情感的因素存在,但是就像蔡垒磊在其著作中的论述,这种感情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产生的,而刻意的升华情感然后自我感动显然没有必要。

    4

    从进入高中,我开始小心翼翼的建立并维护自己的独立边界,一方面不再用争吵这种激烈而无效的方式反抗,另一方面在自己可以负责的范围内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所以从高考填报志愿到大二那年报名参军,再到毕业那年拒绝母亲发动的“回家考教师考公务员”亲友团游说,及至后来以开罪不少亲戚为代价再次拒绝了他们安排的所有相亲,最终得到了自己决定自己事情的自由。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过程并没有牺牲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能够把这个道理开诚布公的讲明,然后明确彼此的边界,才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一直含糊不清的相互干涉只会激化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高中时的哲学课曾学习过,人作为群居性的生物,生物属性是基础,社会属性才是重点,所以只有先把自己进化成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并且不断地提升完善自己,才能够更好的扮演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同时也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自己和身边人与物包括父母在内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去了解父母的经历和想法,特别是仍然保有相当传统思维方式的父母,然后用父母能够接受的并且自己能够给予的方式去回馈,才不失为理性得体的相处方式。也就是在承认并接受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并不伟大甚至可能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前提下,仍能付出对方需要的关爱形式和内容。

    道理易懂,然道阻且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母亲并不伟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rq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