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34587/a7e08dd142896e0b.jpeg)
本书阐述一位寻常年轻职员,终日活在漫无目的的生活工作当中,麻木地面对社会面对自己。
小说一开始描述了他回到养老院参加母亲葬礼的情形,整个过程没有悲痛没有眼泪,虽然对母亲的思念不少,但也没有那种悲从中来的感觉,倒像是一个局外人看到这场葬礼的情形,有时候他更加注意到的是她母亲在养老院的朋友的伤感。
某日和朋友去海边度假,莫名卷入一场冲突中,并莫名奇妙地犯下了杀人案。最开始锒铛入狱时,他觉得和普通“自由”的生活没有太大区别,只有当他情人被禁止探望他后才心生禁锢。
在后来冗长的庭审阶段,他从最开始只觉得整个法院审判流程实在太过冗长,觉得案情很简单,天气着实很热,只想着审理快点结束,懒得辩护。
到后来因为整个审判更加针对他个人在母亲葬礼上没有流泪,守灵时抽了一支烟,喝过一杯牛奶咖啡,在母亲葬礼第二天约会女友进行了严厉地审查,而非杀人这件事情进行判断,将一位善良、平庸普通的人过度妖魔化成毫无人性和叛离社会的形象,以“法兰西名义”当庭审判其死刑。
在监狱最后的时光里,一位神父还在不停的劝其信上帝得永生,皈依基督教来救赎其原罪,默尔索最从最开始的感谢到后来的愤慨,完美的诠释了社会形态强压下的那种无力感。
全书有三种状态下的局外感。
第一种是其母亲葬礼上,整个过程他都像是局外人一样参与,仅仅因为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悲伤,养老院的老人和工作人员就像是置之度外一样,机械的完成那些仪式的东西。
第二种是在整个司法机构审判过程中,完全将被审判者置之度外,法官、检察长、陪审团甚至是辩护律师都像是一个整体,完全不考虑当事人最真实的想法和心理状态,自顾自的阐述描绘被审判者的生平人格,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气去判断一个活生生的人。默尔索从头到尾没有完整地表述过自己的想法,被当局以司法程序为由禁止其为自己辩护,他在自己被审判的时候,被孤立在那里成为局外人,这是多么的讽刺和悲剧,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司法机构罗织罪名直至死刑判决下来。
第三种是在最后的时光,看透了宗教的虚妄性和神职人员的诱导伎俩,其看透了一切的那种彻悟的感受。拒绝忏悔和皈依并和神父激烈辩论,是对自己遭遇不公的不甘和愤恨,对宗教谎言的轻蔑以及长久的监禁生活的郁闷,郁积在这里一并喷发出来。
他对求生的愿望、行刑前的绝望、宗教的蔑视、对死亡的达观和无奈通通一股脑的倾泻出来,看着铁窗外的世界,他最终成为了这个世界的局外人。
当我们认为一切都是一场游戏的时候,一切都是虚妄的时候,我们是否就无法融入到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之后,那种浓烈的梳理感究竟会把我们带向何方,没人能明白。我们看似非常清醒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会不会从另一角度看,却又是极其荒诞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