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辨识技巧 - 个体体制的对称性
海洋生物辨识技巧有很多,包括「细胞数」、「胚胎发育过程」、「体腔」、「头化程度」(cephalization),但这次我要谈的是「利用个体体制的对称性」(body symmetry),因为这对休闲潜水员来说是比较实用的技巧。
「细胞数」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你肉眼看不见蓝绿菌和小型原生动物,大一点的有孔虫(星沙)和放射虫(0.1-0.2mm)也很难在潜水的时候看到。星沙你有机会在沙滩上看到,但有蛮多都被纪念品店搜刮了。
「胚胎发育过程」一来是你可能看不到胚胎(不管是时间点不对&被父母藏起来&在子宫发育);二来是时间尺度问题,普通潜水员一瓶气顶多撑个60分钟,你看不到长期的发育趋势;第三是细胞组织染色标记问题,没有这样的技术,就算你找到透明可以观察又一直天天潜水观察同一颗胚胎,你还是无法清楚知道这是几胚层、什么卵裂方式、原口后口的动物,除非你念过教科书并且记忆在脑海里!我问你,你怎么知道海鞘和棘皮动物是后口动物?肯定是念过书且有记下来才知道的。
「体腔」的话,因为有几群动物难以用体腔来归类,像是 环神经动物(Cycloneuralia),扁型动物上门(Platyzoa),加上你无法解剖。硬要扯到体腔的话,那可以说扁虫无体腔,线虫假体腔,海蛞蝓真体腔。扁虫就是扁扁的。线虫潜水的时候不太常见,但就算见到了,你也不太容易搞混线虫、扁虫和海蛞蝓。所以「体腔」这技巧在休闲潜水不实用。
「头化程度」,简单来说就是神经系统的集中程度,是不是集中成神经节甚至是在头部的脑!但因为你无法解剖,就算是透明的动物你也比较难观察到神经,而头化程度其实跟两侧对称程度是高度正相关。
排除以上几种技巧,剩下潜水时能用上的,就是「个体体制的对称性」了。在此要特别强调是个体层级上的对称性,因为很多个体聚集起来形成群体后,可能会失去对称性或是改变对称性,这要特别小心。
个体体制的对称性:
海绵 => 细胞形成松散的组织,没有达到组织层级,就更不用谈个体对称性了
海葵 => 外部辐射对称,内部两侧对称
栉水母 => 两侧辐射对称
海参 => 五辐对称
海鞘 => 两侧对称
用对称性就可以在野外分辨出这几类可能不太好分辨的门或亚门(多孔、刺丝胞、栉水母、棘皮、被囊)
像很多人会搞不清楚「利用伸出来的摄食触手摄食的海参」和「地狱火海葵」!我之前提到过,海参五幅对称,所以你看管足特化形成的摄食触手是外圈5个,内圈5个,验证!当然,还有许多可以辅助实验验证的技巧可以操作,例如夜潜的时候,如果你把LED摄影灯摆放在刺丝胞动物旁边,你会看见很多浮游动物会被刺丝胞动物的触手「黏住」和「麻痹」,但如果是海参的摄食触手就不会,因为没有海参的管足没有刺丝胞!总之,你掌握越多知识当然越强,但真的忘记或是不确定,也可以透过一些潜水可以做的小实验验证你的生物学常识!
那你说,如果触手数目很多怎么办?
珊瑚虫的触手数目是6或6的倍数(六放),或是8(八放)。棘皮动物是5的倍数。两者个最小公倍数是30或是40,基本上你不太会遇到触手很多又刚好是公倍数的情况,而海花篮(棘皮动物)你一看就知道是海花篮,因为是会移动的,不会误认是珊瑚或是海葵。而触手冠动物例如苔藓虫是两侧对称,所以这时候还是可以靠对称性去区分刺丝胞和触手冠动物。
另外,有些水螅因为形成群体,所以会失去辐射对称,例如葡萄牙战舰,看起来是两侧对称啊!但,葡萄牙战舰是水螅体汗水母体聚集的群体,不是单一个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