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跟船长一起迎来决定性瞬间

跟船长一起迎来决定性瞬间

作者: 静姐_学习成长营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14:09 被阅读44次

    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我是第一季情商训练营的学员,也是优秀学员之一。感谢小班给我这次分享机会,也感谢各位班委为我赋能,再次让大家看到我。

    能被大家看见,得益于我鲜明的标签思维导图以及持续不断地文字行动输出。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浙江义乌,是一名两岁半宝宝的妈妈,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的标签有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三级通关者、高效笔记深度使用者、自我人生管理的践行,终身学习与成长的拥趸。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打算再给自己一个教练型妈妈的标签。

    这个标签的灵感来自于船长的教育理念,给了我一次可以让我闪光的决定性瞬间。

    在航行这条路上,我刚摆脱蒙圈状态,航行经验也仅有5天微营与8天情商营。但收获已远超越它的价值,有关底层认知的颠覆,具体是什么大家拭目以待。

    这次不说理论,给大家讲讲故事。

    早上五点多起床准备上班,我儿子一转身没看到妈妈,开始哼哼唧唧,再一看是爸爸躺在旁边,开始哭闹“不要爸爸,不要爸爸”,越哄哭得越厉害,爸爸习惯性焦虑,开始外部归因,抱怨家里床会吱嘎作响,吵醒了宝宝,抱怨工作怎么要起那么早,并配合一脸的怒气。

    往常看到爸爸这种反应,我一定怒火中烧,回以反击,直到他闭嘴。猪队友,通常会被我无情反驳。

    但当下,我马上觉察到爸爸属于冷漠型依恋模式,特点是面对紧张关系,无意识选择回避,调动其强心理防御机制,回以冷酷,并合理化自己的信念,将责任推向外部世界或他人。如果此刻我责怪他没有耐心,甚至讲些关于所谓正确育儿的道理,他只会让自己的心理防御更加牢不可破,越发觉得自己委屈,而我不通情达理。

    知道了他的认知模式,我把焦点转移到儿子的情绪上来。儿子情绪波动来自于他对爸爸的排斥,以及没有马上得到我的爱的回应。

    于是,马上抱起儿子走到对面屋,安心安抚与陪伴、交流,很快他安静下来,一番亲密互动之后,宝宝像往常一样跟我“kiss goodbye”,开开心心跟着奶奶睡起了回笼觉。中午回家奶奶告诉我,宝宝又补觉补到九点多。爸爸这边,很快恢复平静,安安静静去上班了。

    中午,看到手机好几个爸爸的未接电话,微信是他好几条信息,说我又把自己的充电线头插到了他的充电器上,导致他拿错,没办法充电。文字里有明显怨气,联想好几个电话记录,能想象他当时是有明显情绪波动的。

    以前我会直接回复“你自己怎么不好好检查一下,多大点事儿这么喜欢抱怨”。现在呢?我当下觉察到我们彼此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我需要识别并接纳自己与对方的情绪,马上理解他并与之共情。马上回他一句“哎呀,不好意思,是我的错”,接着我们爸爸回了句“嗯,没事儿了,我看别人有没有一样的充电器”。

    这些看似日常一地鸡毛,但有多少家庭热战其实是在这些鸡毛蒜皮中酝酿发酵而来。

    短短一周的学习,我收获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石是认知自我,包括了解自己的情绪与认知模式,是处理好自己与世界、与他人间关系的根源;与伴侣父母子女间的亲密关系犹如放大镜,会将我们所有的情绪感受放大化处理,以至于不惜伤害最应该被保护的人。而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主动的印象管理等等。

    下午,老同学让我推荐有关心理学的书,并告诉我他儿子三岁了。我试着读了下她的心,因为我会将打卡内容发朋友圈,她应该认同了我的学习,觉得我掌握了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她有意告诉我儿子三岁了,希望我推荐一本直接针对这个年龄段婴童的心理学,她将视角聚焦于三岁孩子本身,想要通过书籍寻找确定性答案或解读。

    她有对孩子了解的需求,相信除自己以为的他人的经验,但并没有对自我认识的需求。

    我给他推荐了《发展心理学》,针对儿童与青少年,但马上我又推荐了罗杰斯的《个人形成论》,并且告诉她最好先读这一本。因为,真正认识自己了,才是开启所有其他关系良性循环的起点。

    船长的课全是干货,也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马上去用会立竿见影,这并不夸张。心理学的学习如果脱离实践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与精力,让理论与时间恰逢其时,我想船长及其团队的理念必然会带更多的人驶向更为广阔的彼岸。我走在成为教练型妈妈的路上,与你同行,有幸!谢谢大家耐性聆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船长一起迎来决定性瞬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yj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