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也是对我来说没什么感触的,但还是稍微写一下吧。电影中的早恋什么的,课上一群人在那里大呼小叫,不得不说也是没什么文化水平,在美国,我们这么大了还没女朋友是会受人鄙视的,有女朋友说明你这个人有魅力。再说人家国外多开放,哪像中国,孩子憋都憋死了……再来接着说国外,二年级谈恋爱?这个却实有点怪异,但他们应该也是觉得正常吧。看苏菲的世界,最后几页就写了,也是十四五岁,不还是早恋吗。所以早恋这一方面我也不想说什么了,反正我是见识过了,那接下来我来研究一下中外的家庭因素。
中国和外国的家长也是差了很多啊,外国家长一般是采取呵护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中国的家长呢,采用偏暴力的方式解决孩子问题。换种方式说,中国孩子和国外的孩子都做错了同一道题,而且老师还是讲过了很多遍,国外家长是“没关系,我们可以给你请一个家教老师,什么?不想要?那也可以,以后上课要认真,爸爸先来辅导你,你看啊,这道题应该这么写……”中国家长是“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啊?这题老师讲了那么多遍还不会?啥也不用说了,明天我就给你报一个补习班,不想去?你学习这么差了还不想去?不行,以后一天给我做一张卷子,你这孩子真不省心……”(当然这并非所有中国家长的表现,但我是站在大部分人的角度说的)由此可见,中国家长也是过于望子成龙,而太着急了,恨不得直接把自己的孩子拖到天上去。
国外家庭一般不会特别追究孩子犯的种种错误,就算真的是很严重,也不会以暴力方式解决问题。他们会对孩子进行所谓的“爱的教育”,而不是“不听我的就是不孝敬长辈”。所谓“爱的教育”,其实说白了就是认真给你讲道理,苦口婆心。有些中国的家长可能会说你们也是对孩子苦口婆心的教导,但孩子还是不听话。这个就是另外的一点了——孩子从小的教育。
中国大部分家长都是想让孩子节俭,这是好的,但有些家长往往会利用过度,太心疼自己的钱,从而变得“小气”,给孩子太多的束缚,这个不能买,那个也不能买,但是当孩子意识到别的孩子都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他的心里就会产生出一种“我的家长对我不好”的想法。这种想法他不会自己说出来,甚至觉得我没有过这种想法。但是在潜意识里,他的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直存在的。特别是到了心理青春期的这一段时间。
说到青春期,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叛逆和身体的快速发育,甚至两者混合不清,把他们统称为青春期,其实你们错了,生理青春期和心里青春期是完全分开的两个东西,两个几乎不会在同一时间出现,而且心理青春期会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先不说生理的青春期,在心理青春期的时候,每个人的所有能量都会冒发出来,如果把这种能量用在学习上,那进步非同小可,但可惜大部分人都把他用在了如何让自己生活的更滋润,说白了——吃喝玩乐。刚才我们说到,对家长的抱怨会在心理青春期这段时间出现,他们产生了,家长对我不好,总是不给我这些东西,还老是逼着我学习,烦死了,我想要放松自己……这些想法。那对家长的抱怨和不听家长的话也是理所当然得了,谁让他们在小时候就埋下了祸根呢?这样的学生会有很多,他们会聚在一起,组成一个庞大的朋友圈。那他们怎么来放松自己,让自己没那么多所谓的“压力”呢?这时,两个非常神奇的东西出来了,他们是“互联网”和“娱乐”。
互联网大家都很清楚,在QQ里,很多人不认识你,你可以随意放纵自己,或者装的很文明。在网上,对面看不到你,这对很多女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事,因为现实世界中是看脸的,而在QQ里,你可以随意扮演“小仙女”或者“傻白甜”……等等各种人士。对于男生也是一样的。厌倦了现实的他们会在网上放松和寻找关注感。
娱乐便是可以满足他们物质需求和虚荣心的东西,比如购物,买个什么好看的衣服,好多东西,说都说不完,但差不多就是这些了。购物也不需要我解释太多了吧,家长以前不给买,后面又看到这些东西,物质的欲望就随之产生。
说得好像有些远了,总之中国孩子不听话也是有原因的,但就看他们是把它化作一种“我要努力学习,以后好拥有这些”的动力,还是不听话,不学习的理由了。只能由家长自己开导了,况且我也只是知道一个概念,也没做过家长。
国外从小家庭相对来说就没有中国家庭这么辛苦,所以在国家方面也是有原因的。国外的孩子家庭都比较开放,你要这个可以买给你,但你自己要想好……类似于这样的教育。但也存在生活困难的家庭,比如电影中朱莉的家,也是比较类似于中国家庭的。但由于感情这方面的开放,所以人家过得还是很好。
这也是中国孩子和外国的孩子有的区别吧,但也和民族传统有关,总之一篇观后感肯定是写不完的了,以后有机会写一篇专文吧,这次已经不仅仅是观后感了,而是对中国孩子现况的分析。可能家长看了帮助会比较大吧。好了,那我也不多说了,这是我的“观后感”,也希望中国的家庭能给予孩子们更好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