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味觉,是在大学的时候苏醒的。
我有一个极度节约的母亲。记得小时候,我的内裤都是她用几块破布拼起来的,自然,在饮食上她也是极尽节省之能事——以至于我们家几乎从来不下馆子。
直到现在,虽然我和弟弟都工作了、成家了,但只要我们提议去外边吃一顿,母亲总是拉长了脸,义正辞严地来一句:“在外面吃随随便便都要大几百呐,在家吃多好,两百块钱的菜,够家里吃上好几天了!”
每逢这种时候,我便与弟弟、弟媳相视苦笑,啥也不说,该干嘛干嘛去。
所以,在上大学之前,除了吃酒席,我几乎从未碰过各类大餐、各色小吃。我的乖乖,听起来真是可怜极了。
说起大学里印象最深刻的美味,肯定是麻辣烫。
学校食堂的麻辣烫有两家,一楼三楼各有一家。两家的麻辣烫卖得都不贵,一楼的三元一碗,三楼的四元一碗。
大家不愿爬楼梯,所以大多都在一楼解决。三楼的味道也不错,但印象中只吃过一两次。
一楼那家,吃了无数回。
男同胞们普遍不爱吃麻辣烫,主料为青菜、海带之类的玩意,他们根本吃不饱!我们那位学委,一顿常要吃上一斤白米饭,饭量惊人!如果中午让他仅仅吃一碗麻辣烫,估计会饿晕在回宿舍的路上。
只有女生们好这口。
我们早上吃、中午吃、晚上吃,总之,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我们愿意,只要食堂开着门,我们都能第一时间吃上这道美味。
但早上吃的次数有限。有次我和要好的同学各人点了一份,在上午九点的时候,神经质地往空空的肚子里灌满了那辣腾腾的东西,周围的同学都用质疑的眼神看着我们。一个上午,肚子叽里咕噜总是不舒服。
打那以后,麻辣烫的时间重新回归至中午和晚上。
最好吃的麻辣烫,当属学校小门门口的那家。
小店门面不大,细长形。门口挂一排透明珠帘,进出得小心地拨动,每次拨那帘子时,只听得一阵清脆的“哗啦”声。拨帘子是个技术活,稍不注意,那调皮的帘子准能甩个满脸,留下几枚红印,让人哭笑不得。经常能看到几个粗壮的男人被那小小的珠帘玩得团团转。
小店临街的那面是整面的玻璃墙,可以清楚地看见街上的风景。挨着那堵玻璃墙,一溜儿摆了大概七八张小木桌,桌上齐齐整整地放着辣椒、醋和抽纸。
这小小的店,被细心的老板娘打理得妥妥当当、干干净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