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或者正在经历如下的情形之一:
房间的各个角落里散落了每个季度的衣物和鞋子,想收拾却每次都无从下手。整个房间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仓库。
微信的收藏里收入了很多文章,总想等到有空的时候去看,可从来没有翻过。
入手了一堆厨具想着有一天要做各种点心修身养性,可是一两年过去,它们仍然在厨房的柜子里睡觉。
买了一堆技能书,想着有一天看完后能大显神通,可到现在它们依然躺在床头睡觉……
来自长沙的李先生觉得家里杂乱的程度简直让他再也不能忍受了,所以到电视节目里投诉他的妻子潘女士。
我就想着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不能坐以待毙,所以就来到这个节目了。
刚开场李先生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节目嘉宾给他支招说可以帮忙收拾啊。但是李先生一脸委屈地说道:
其实我是愿意做家务的。但是不能动她的东西,第二天找不着甚至接下来一个月的东西找不到都会怪在你头上。
放了一个星期的鱼汤;
在冰箱里待了两个多月的米粉肉;
一口咬下去立马散发出恶臭淌出绿色不明液体的肉丸子;
已经放置半年的红烧肉(过年时烧的)和新肉剁在一起包水饺
一年前的蔬菜;
两年前的羊肉;
四年前的虾仁
你以为上面是些啥?这是来自河北石家庄的鲍女士家的冰柜里储存的食物。
已婚的女儿虽然每个月只回去几次,却也忍受不了老妈的这种“黑暗料理”而去电视节目上投诉自己的妈妈。
我爸多次离家出走,拒绝吃家里的饭。
这些控诉的根源都是因为主人公不(会)做家务或者整理自己的生活,导致家人怨气满满。
在山下英子【日本】看来,这都属于不会做断舍离。
01. 什么是“断舍离”?
通俗地说,断舍离就是扔东西。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扔东西是在不断筛选物品的过程当中,实现对自我的肯定。
02. 收拾中要关注自己,而不是物品
在筛选物品时,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则是当下这条时间轴。
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是不是与当下的自己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的过程。
我想你一定会有买了东西却舍不得用的经历,这表面看是一种珍惜,背后隐藏的却是另一句话——我配不上那个东西,我还没达到那个水准。
所以,如果东西买了,就立刻开始着手用起来吧!否则最后只会沦为被扔掉的对象。只要是能被你买回来的东西,你就值得拥有!
03. 怎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断舍离?
很多人对买回来的东西有一种情感,想扔或者该扔的时候仍然迟迟不肯动手。
想要真正做到断舍离,有一个很简单的法子,就是扔之前问问自己“我真的非它不可吗?”
每次对自我的提问,都是一次对自我的觉察。总之不要抱着“总有一天是会用得着”的心态。
并且大家要明白,所有犹豫最后都会消耗你的精力,进而吞噬你的时间。所以扔东西时要给自己一点勇气,并且果断一点。
懂得在扔东西之前问自己问题还不够。最重要的是,买东西的时候,也要懂得知足和拒绝,做到自律和节约。
断舍离贵在培养一个看到脏乱差就不能容忍的习惯,也在训练一个能够信赖的全新的自己。能彻底摆脱那个“没法收拾的自己”则是断舍离的最终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断舍离的概念并不仅仅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收拾杂物当中,还可以用来梳理朋友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工作内容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