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三连击,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去向何方?
要回答这几个问题,认清楚自己是谁,我们不妨先看看别人是谁。
前几天李咏,金庸相继去世,我比较喜欢这两位,不过这与本题无关。我想问的是:李咏是谁?金庸是谁?我们来看看百度的介绍:
李咏(1968年5月3日—2018年10月25日),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教师。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还有《权利的游戏》中龙母的介绍是:风暴降生丹尼莉丝、不焚者、弥林女王、安达尔人,罗伊那人和先民的女王、七国君王、疆域守护者、多斯拉克大草原的卡丽熙、打碎镣铐者、 龙之母丹妮莉丝·塔格利亚。
发现没有,他们的介绍中很大部分是个人成就,看来成就对我们很重要,甚至可以说一个人的成就是人的一部分,但一个人的成就就等于这个人吗? 这样的解释显然是不够的。
你是谁是需要参考你做过什么的。
权游中其他角色有时会在在自我介绍时加上 “son of 啥啥啥”的,就是告诉别人,我是谁的儿子,他们在自我介绍时加上了身后的家族。
刚参加工作时,新的领导同事问你叫什么名字、会什么技能的的同时一般也会问你是哪个地方的、父母是干嘛的这种看似与工作毫无关系的问题。这说明他对你的认知并不只是建立在你个人身上,还有你的家庭和社会背景。
你是谁也是应该参考家庭关系的。
臧克家说鲁迅: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却永远活着。他要表达的是即使鲁迅的人死了,但他的精神依然流传在世间,所以鲁迅并没有死,或者说并没有死绝。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的角色会有两次死亡,第一次死亡是生命体征消失,肉体死亡后灵魂进入另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生活的人们很快乐,虽然没有肉,但其他的东西都有;第二次死亡是世界上再无人记得这个人,就会魂飞魄散,这算是真的死亡。
你是谁往往并不是由自己决定。
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只要与人相关。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在这个过程中会接触到无数人、物、事,会一直受到除己以外东西的影响,同时也在不断的产生影响。你是谁,这个问题就不能单独拎出来看。马克思的总结非常到位: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就是答案,你就是你的社会关系,你的社会关系就是你。
首先是你自己,前面几个名人有诸多成就,用成就来认识这个人,很能说明问题,因为一个人的成就往往体现了他的性格、信仰、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当你自己完成某项成就,就可以说这个成就是你的一部分,这个成就能够证明你。
其次是你与除你以外的所有关系,不管是具体的社会关系比如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亲人、朋友、同事、同学这些;还是抽象的社会关系,比如我阅读金庸的小说,就与他产生了关系,虽然只是单方面的;甚至是日常使用的手机、衣服的制造者,即使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彼此的任何信息,但我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确是实实在在的。
最后,分享约翰,多恩非常著名的一首诗《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一段话: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2018.11.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