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工作中的两个碎碎念。
01
前几天和经销商合作一个培训。结束后整理报告时发现,培训的最终名单一直没有拿到。
报告惯例是要对培养人群做一个分析的,名单是分析的基础。
之前报名及出席情况是由经销商市场自行安排,从现场操作的情况看,他们并没有专门记录的报名名单,而现场,也仅是见到签到处一张大白纸,到者签名。
事后再收集,想想都有点为难。
让经销商提供?且不说有点事后诸葛,就算是他们去重新收集,想必也要费一番功夫。
我和同事总结,类似的合作可以提前为经销商们设计好分门别类的签到表格,在入场签到时使用,这样,培训结束后我们就能第一时间拿到准确的出席名单。
但这也不过是下一次的补救方法,这一次如何是好?
突然,大脑里一个灯泡亮了!
我为什么不用数字化的工具,用问卷星做一个电子版的调查问卷,把名单中需要分析的事项,例如:年龄、年资、业绩状况和地区分布做成问卷的事项。用问卷收集会更便利,而且,培训是建了微信群的,线下培训后正在进行7天的线上竞赛,只要发一个问卷,并规定提交此问卷者可以加5分,即可确保问卷的回收率。
叮咚,我简直要为自己的“灵机一动”跳一支舞了,很难的一个问题瞬间轻松解决。
不论是我们还是经销商,都不必因此再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
02
再来说说第二件事。
也是由一个困难的话题引发。
公司有一个例行的会议活动,环节设置上每次要有三位从业者担任分享嘉宾。
此活动是常规项,也会涉及到一些周边外地的合作。
项目负责的同事很犯愁,因为分享的内容是需要我们去沟通把控的。加上会议筹备,每期沟通三位分享嘉宾、再加上地域的原因,成了一件累心的事。
同事本来是向我请教和嘉宾们沟通的经验的。
我在一瞬间又有了“灵光一现”的脑洞大开。既然每个月都有如此常规的工作,我们能有什么更便利的方法把这件事情简单化。
又一个灯泡亮了起来。
我想到了一个方案。
根据会议需要列出分享嘉宾分享内容的架构,形成一个模版,让分享嘉宾提前按模版提供问字分享稿,最后由我们审稿即可。
免去人工沟通的工作,同时可以给到对方一个分享的思路。
此方法适合模式固定的会议内容。
同事听了,喜出望外。
常规的东西做成模版或流程,就会容易把控和复制。
03
这两件事情先后发生在同一天。
我也在经历后,甩给自己一个感悟:越是工作忙乱,越是人手少,越是要放慢自己行动的反应度,好让大脑有一个先行思考的机会。
每一个事件扑面而来,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件事我还能怎么省事儿点去做。
最后,一定会有一个好方法在等着你,如果没有,经过思考后再行动的那个方法也一定是最优的执行方案了。
因为走过的路太长,跌过的坑太多,所以,才适者生存般的有了这种灵机一动的思维跳跃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