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为什么纠结职称?
2023年的教师职称评定已经尘埃落定,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从身边的诸多同事的表情中,从网络上密密麻麻的跟帖中,可以看出很多一线老师心中都有“职称情结”。
我所说的“职称情结”,是指有些一线老师对职称是念念不忘、孜孜以求、不晋不止。春蚕到死丝方尽,直到退休方罢手。他们生活在职称晋升中,想的问题、说的内容、做的事情,都离不开职称晋升。职称晋升成了他们生活的茧房。
其实,职称是表面的,职称背后的金钱、荣誉才是更主要的。
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在工资上差别并不小,马克思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
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很明显,这句话用在职称评定上并不是很合适,但我在这里是想说明职称差别表现出的金钱差别明显到足以让很多人为之前赴后继了。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更优秀的人奉献教育事业,现在,正高级职称名额又多了不少,职称也分成了许多档。其实档差也就一二百元。但就是这么小的差距,许多老师也是趋之若鹜。
有的老师为了晋升职称,提前谋划,早做准备,各种荣誉逐渐累加,最终修成正果。看似顺风顺水,其实里面的艰辛、辛酸,个中滋味,只有亲历之人才会有所感受。正像某网友留言:
当年,为了评上高级职称,她发奋图强,拼死拼活,孜孜以求,下了很大功夫,动用了很多社会关系,也花了不少钱,就差没有跟领导XX了,几年之后终于如愿以偿了。
职称晋升,在设立之初,肯定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教育工作的作用的。试想一下,如果是大锅饭、平均主义,人都是自私的,谁愿意多劳动呀。有了激励机制,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但是一项政策的价值总是与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的。
职称晋升就是这样的。在执行过程中,因为人为因素较多,难免会有许多非智力因素存在,这就体现在晋升职称中的“人情味”,并且现在有愈演愈烈、星火燎原之势。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形势的变化,延续多年的职称晋升制度也应与时俱进,顺势改变才行。
一线老师纠结于职称晋升,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曰为稻粱谋。老师是家里的经济来源顶梁柱,他自己挣工资,又没有其他收入,教师工资是全家人唯一生活来源。这种情况下,每个月多个几百、一千多,那就很明显了,在他生活中这就是比较大的数目了,大到可以影响他的生活质量了。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们追求职称晋升,无可非议。
二曰为脸面在。别人都是高级了,同年毕业,同年参加工作,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职称却有如此之差距,吾羞,势必晋升职称,至少与你平齐而后快。
三曰为蝇头利。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每个月多收入一千多,那就是锦上添花,但绝对不是雪中送炭。本想着有枣无枣打一杆。但没想到这晋升职称里面水这么混。正好,浑水摸鱼。有光不在白不占。于是乎,请客、送礼、送微笑,花钱买论文,买课题,买各种所需荣誉。集大成于一身,风风光光、一路绿灯晋升职称。但是教课不行呀。这有什么呀。不教呗。干个闲置,拿着高工资,自由自在。老师们对于这种人,是不是羡慕、嫉妒、恨呢?
四曰为心中梦。这种人,是师之大者。他们看中的不是职称背后的工资,而是职称本身。他们认为,职称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认可,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尊重。为了获取这种认可与尊重,他们拼命工作,积极上进。这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于这样的一线老师,我们是高山仰止,心悦诚服。当然也是甘拜下风,自愧不如。
面对职称晋升乱象,有些老师心中愤愤不平,揭露职称晋升中的种种不堪、龌龊、卑鄙。其实哪个行业没有阴暗?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左中右,就有光明与黑暗。
面对职称晋升,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说什么“不怕拿得少,就怕走得早”,寿命和职称没有必然联系,和基因关系倒是比较密切。认为晋升职称就会劳心劳神,就会身心憔悴,就会遍体鳞伤,就会短命早死,这其实是一种诅咒心态。说不定高职称老师拿着高工资,身体保养的更好也说不定。
请记住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是“性格”,不是职称,不是金钱,也不是荣誉。所谓“性格”,在我看来就是心态。好的心态能让我们更健康,身心健康,虽然不一定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一定能增加生命的质量,提高生命的密度,扩展生命的宽度。这样,在有生之年,我们就可以活得有滋有味,更有意义,更有色彩,更有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