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教育
你是后妈吗?怎么忍心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

你是后妈吗?怎么忍心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

作者: 超人阳光大头 | 来源:发表于2018-03-28 21:57 被阅读51次

    前几天看到了某小学校长的一篇文章《怎么会有这么多狠心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小学?很有共鸣~~

    我的观点:坚决反对中小学生读寄宿制学校!

    眼见着又到了一年的招生季,关于寄宿制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来聊一聊!

    1

    我教不了孩子,学校老师可以更好的帮助他~~

    小A是家里的老二,性格外向,脾气有点急。父母都是温州人,爸爸一直忙着做生意,家里还有个念高中的哥哥,妈妈主要负责照顾2个孩子的生活。

    在给小A选择学校时,妈妈比较倾向于选择私立的寄宿制小学。她问我的意见,我的回答是:孩子太小,不适合寄宿制学校。

    小A的妈妈说:我也挺舍不得孩子的,那么小就去寄宿制学校。但是我的学历不高,他的功课我基本不会,没法给他辅导。与其这样到不如去寄宿制的学校,老师可以辅导他。

    小A妈妈的观点,听上去没什么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曾用猕猴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心理学家把一些幼小的猕猴和母亲隔离开来,在笼子里安装了两个“假妈妈”。其中一个用硬邦邦的钢丝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个妈妈用绵软的绒布包裹,但没有奶瓶。

    按照“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断,小猴子应该和有奶的“钢丝妈妈”更亲近。但小猴子只有饿了才靠近钢丝妈妈,一吃完奶,就回到了绒布妈妈身边。这个细节让我们看到小生命内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惧,它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

    更令人警醒的是,这些猕猴成年后,大多数性情冷漠,不会交配或拒绝交配,不能正常融入集体生活中,走路也蹒跚不稳,甚至连叫声都不正常,永远处在猴子社会阶层的最下端。即使通过人工办法让一些母猴怀孕,它们也对小猴冷漠无情,残忍虐待甚至咬死自己的孩子。

    猕猴和人的基因有94%是相似的,它们身上反映的这种“孤儿院现象”说明,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所不可或缺的。

    寄宿制学校的老师,固然可以帮孩子辅导功课,也能承担起部分母亲的职责。但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是:班里那么多的孩子,老师再用心也不会像妈妈那样对孩子无微不至!

    2

    孩子太依赖我了,想锻炼他的独立自理能力

    小B是个爱撒娇的男孩子,对妈妈特别依赖。小B妈妈怕孩子以后变成娘娘腔或妈宝男,想对他进行锻炼。所以在选择幼儿园时,就考虑送小B去全托的幼儿园。

    当小B妈妈问我的意见时,我直接的回答:你是有多恨他!一个连生活都尚不能自理的孩子,你却逼着他独立!

    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必须依循成长秩序渐次展开,宛如一粒种子必须依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成长一样。

    孩子首先要获得温饱、安全感、爱和亲情等这些自然需求,然后才能发展出更高一级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识和能力。

    家庭的温暖,尤其是母爱,是一个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品。男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感强,说明他对情感的需求更高。对于这样的孩子,妈妈需要给他更多的情感关注,只有满足了他的依赖感,孩子才能建立起安全感!

    小B妈妈的行为,本质上是反自然、反天性的,是成人无视儿童作为一个人的自然需求、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到孩子头上。

    她残忍的把孩子推了出去!却以为是爱!一个连吃喝拉撒都不能搞定,还需要大人协助的孩子,却被逼着自己独立,锻炼能力!

    在孩子幼年时期就急于去发展他的社会属性,减少他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这样的拔苗助长,让孩子原始的自然需求得不到满足,今后他的社会属性也难正常成长、无法正常表达。

    每每听到那些被父母自诩为——“我们在幼儿园很乖,什么都能自己做,不用老师操心的孩子”分享时,我的心真的很痛——那些孩子真的可怜,该撒娇的年龄却被逼着独立!学着讨好老师,学做乖孩子!

    3

    我工作太忙,寄宿制也是没办法的选择

    小C的爸爸妈妈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每天忙得昏天黑地。

    小C幼儿园时期是由保姆+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带大的。进入小学,父母给小C选了贵族寄宿学校。

    “我知道寄宿对孩子不好,但工作实在忙,没办法。”小C妈妈说。

    我回答:孩子小的时候,你不花时间陪伴,那么长大之后,你就会花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你们之间的关系!

    儿童和父母感情的建立,必须要有相处时间的长度和频次

    孩子越小,对父母之爱的要求越多,对相处时间和频次也就要求越多,这是儿童获取安全感的必需。

    我在高中的时候进入了寄宿制的学校。脱离了父母的管辖范围真正体会到了自由的好处。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每周回家一次的我,明显感觉和父母的感情变得有点生疏和尴尬。

    特别是周五刚到家的时候,这种生疏感特别的强烈,经过周六,周日的相处,会明显感到和父母更融洽了。但是这个时间我又要离开家去学校了!

    所以寄宿造成的情感疏离,不仅发生在孩子身上,也发生在父母心里。

    缺少相处的长度和频次,彼此间的情感联结就会比较稀疏,爱的浓度和质量就不会高。由此造成许多父母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难以很好地与孩子沟通。

    所以长时间寄宿的孩子,潜意识中既害怕被父母抛弃,又对父母有怨恨,所以经常会表现出委屈、拒绝、过度缠绵和不可理喻。

    婴幼儿期帮助建立安全感;在小学阶段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进入青春期,由于第二性征的发育等生理特点的变化,会给这个年龄的孩子带来更多的困扰,这时候更需要父母在身旁陪伴和疏导。

    所以你看,其实在孩子真正成年前,他们对父母的需求是那么多,那么的强大!

    让孩子像小草和小花那样成长,给予他们爱、温暖和保护是他们的权力,也是我们的义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后妈吗?怎么忍心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fp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