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法
佛法小知识43:佛教如何看待身口意三业?

佛法小知识43:佛教如何看待身口意三业?

作者: 文化微谈 | 来源:发表于2020-06-15 02:10 被阅读0次

人生在世,时时都在造业,《地藏经》中说:“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口业是各种业中的一种,它包括妄语、绮语、两舌、恶口。

简单地说,妄语就是把没有的说成有的,来欺骗他人使自己获得精神或物质上的利益,绮语是指无意义或污言秽语,两舌是指挑拨离间或搬弄是非的话语,恶口很好理解,就是骂人的话。

口业在生活中,造作起来很容易,而且非常容易产生恶劣的后果,比如与人闲聊时,是非曲直全凭一张嘴,俗话说“祸从口出”,有时一些主观的偏见很容易很容易导致言语上的失当,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误会,甚至仇怨,而要消除仇怨,则需要更多更多的,因此佛教对于口业是非常重视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市场注意,尽量口出善言,而应避免偏激、偏执、主观及充满恶意的语言,以免中伤他人,《增广贤文》上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严格说起来,佛教对身语意三业都是非常看重的,尤其是意业,实际上,三业都可以统称为意业,在三业中,意业是任何业的造作的开端,不论有意识或是无意识,而口业与身业是意业的末端,是意业的外显、表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什么话,一定是受想法所影响的,哪怕是脱口而出,那所受的也是潜意识的影响,还是发端与意业,我们所造作的身业也是如此,意识、潜意识发出什么指令,手脚及各种器官就做出什么行为。

​那么如何对治三业呢?答案是,佛教的戒律可以帮助我们改正我们的身业和口业,禅定及忏悔等可以帮助我们改正意业。

相关文章

  • 佛法小知识43:佛教如何看待身口意三业?

    人生在世,时时都在造业,《地藏经》中说:“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口业是各种业中的一种,它包...

  • 佛法中的善恶观

    佛法中评判一个人是否为善或恶,就是看他的身、口、意三业,如果我们身、口、意三业的造作,与佛经的真理不相应,当...

  • 瞋恚之怨

    佛教有十恶。 身业,三种:杀生、偷盗、邪淫; 口业,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意业,三种:贪欲、瞋恚、邪见。...

  • 身口意三业

    今年年初,师父有三个嘱咐,一是身,穿着要得体,到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如到禅堂穿着要素净,不要佩戴太多饰品;二是...

  • 佛法小知识30:佛教如何看待自杀

    我们所有人从一出生便要面对死亡,有的人放一出生便夭折,有的人遭遇横祸而死,有的人罹患病痛而死,有的人寿终正寝,也有...

  • 佛法小知识14:佛教如何看待癌症

    在各种病痛中,癌症是十分可怕的一种,对于患上癌症的人来说,他们要直面死亡。癌症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据统计,每...

  • 佛法小知识7:佛教如何看待孝道

    佛教起源于印度,以断烦恼、求解脱为修行目标,大约在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经过东汉、两晋的发展与中华文化融合,在唐朝...

  • 管业

    管业 佛法将主宰轮回的动力,称之为“业”。造业的主人翁就是身、口、意;“业”有驱使造作的力量,故称“业力”。 老家...

  • 极简生活第6周[语言沟通断舍离]

    佛教有一种修行,叫止语,也就是闭口禅。 一切众生之生死轮回,皆由于身、口、意三业所致,若消除此三业,可速得解脱;禁...

  • 《佛法要论》——三密加持

    《佛法要论》——三密加持 上文所论,果欲真修实证,自须寻求正法。其要维何?则在三密加持,即如来密用身、口、意三业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法小知识43:佛教如何看待身口意三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bq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