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亩生九子,九子皆不同”,双生子也不一定有相同的性格,在一个家庭中不同成顺序的孩子性格更有很大差别,其实影响性格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遗传,每个人生下来所带来的遗传信息是有差异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尊重,像尊重指纹的特性一样尊重每个人的天然个性。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个人的早年经历,一个人大多不记得早年曾经经历了什么,但是早年的很多经历被压入潜意识,形成了一个人的应对模式。这个应对模式,如果没有明显压抑这个人的各种功能,没有太大影响他的成就和幸福,也要尊重。
孩子有那些毛病是我们做家长最不能忍受的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磨蹭。相信很多家长说起孩子的磨蹭那是深恶痛绝,早晨上学磨蹭,越催越慢,似乎迟到的不是他自己;晚上写作业磨蹭,家长一遍遍的督促,孩子就是无动于衷,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去厕所、一会儿又找不到书了,好不容易坐下来又要求休息几分钟,家长恨不能吐血,孩子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孩子为什么磨蹭,也许我说出来,很多家长更要吐血了,也许孩子是代表你磨蹭,家长把自己磨蹭的习惯投射给孩子,孩子代表你磨蹭
你代表孩子对他磨蹭的后果负责,使他觉得磨蹭不是自己的事情,变得更加磨蹭。孩子磨蹭,父母着急,孩子逐渐用磨蹭调度你“上瘾”看着你对他如此的着急,也许正是孩子引起你注意的好方法。孩子勤快的时候,你看不加他,等他千呼万唤不出来的时候,恰好是你最关注他的时候。你太希望孩子改变了,就变成了对孩子的指责,过度的指责只能导致孩子磨蹭”上瘾“。但是,如果孩子太容易被别人改变,是不是更可拍呢?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哪里去了?
指责放大了孩子的磨蹭,如果指责可以改变“坏习惯”,那满大街都是完美之人。平时我们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他人的指责呢?接受还是怼回去?如果接受了,是不是压抑了愤怒的情绪?怼回去,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孩子迫于父母的权威,不敢怼回去,委屈的接受了父母的指责,是不是压抑了愤怒。
第二个让家长痛心疾首的事情,就是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沉迷于游戏呢?因为现实世界无法操控,孩子被逼进游戏的世界。健康的成年人基本上都有一个自己可控制的领域,我特别喜欢玩一种电脑版的军棋,极其的弱智,可以随意”悔棋“,可以”电脑变招“,可以为了赢”,不达目的不罢休。也许这正是我“控制”的出口。
父母管得越多孩子越反抗,游戏成了孩子对抗父母的工具,父母的惩罚满足了孩子“被看见”的需求。
再有一个,就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些时候,一会儿玩玩手指头,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又要吃东西。其实,父母的过多关注,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妈妈在家没事干,就盯着孩子,一会问问饿了吧,一会儿送杯水,一会又说,都坐了半小时了,孩子咱休息一会儿吧。孩子的注意力,就这样被家长给破坏了。
孩子同时关注很多事情,被误认为是注意力分散,孩子只是按自己的方式集中注意力。很多孩子可以变听英语,边做数学作业,更多的孩子边听音乐边写作业,还有的孩子可以边看电视边学习,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一心一意的坐在那里学习的
孩子的挑食,也是众多父母们口诛笔伐的问题。大多数孩子并不挑食,所谓的挑食,大部分都是被家长暗示出来的,家长们经常给孩子贴标签,“我孩子不吃葱”、“我孩子就爱吃肉”,我们家孩子奶奶有一段时间经常说我女儿不吃葱姜,经过我不屈不挠的的阻止,女儿并没有养成不吃”葱姜“的坏习惯。
吃饭,也是父母与孩子的权力斗争,孩子为了争夺自己的自主权,你越让他们吃什么,他就越不吃什么,跟父母唱反调是孩子拿手的“把戏”。
有的父母喜欢攻击孩子,在饭桌上,挑食成为家长们攻击孩子的主要问题,父母“需要”孩子挑食这个问题,来满足其攻击孩子的需要。
孩子如果什么都好?家长做什么呢?家长是不是有被抛弃的感觉。孩子的很多毛病都是在满足家长的需求。没什么大事,不影响正常生活,我们就尊重孩子的这些毛病吧,就像尊重自然规律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