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部美国经典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书中传递出的很多思想还是值得学习的,在书的前面部分,斯库特家的黑人保姆因为她制止了来家里吃饭的同学向碗里加很多糖浆而将她训斥了一番,黑人保姆卡波妮说:“有些人吃饭习惯跟我们不一样,可是你不能因为这个在饭桌上给人家当面提出来,那个男孩是你们家的客人,就算他要吃桌布,你也随他的便。不管他是谁,只要踏进这个家门,就是你的客人。别让我再逮住你对别人品头论足,好像你高人一等似的!你们家里的人也许比坎宁家的人好,可是你这样给人家难堪,就是一钱不值。”
当我读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的确是被震撼到了,我惊讶于在那个年代,一个黑人保姆居然可以这样对家里的小主人说出这样的话,而且这些话也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这样才是真正尊重一个人,尊重他的习惯,不以自己的地位和价值来让别人感到任何的不自在和难堪。在中国,对于餐桌的礼仪,提倡的是“入乡随俗”和客随主便“,更多的是维护主人的尊严,饮食习惯和餐桌上的礼仪到哪里就要遵循当地或者主人家的习惯,这更多的忽略”客人“,尊重”主人“。而《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它尊重的是那个人本身,无论那个人的行为看起来有多么古怪,来到你的家里,就应该尊重他的行为,即使他地位低下,也要给予充分的尊重。
也许这是两国不同的文化产生的不同结果。其实中国的的这种地方风俗和行为习惯,会让很多人会感到不习惯,比如说远嫁的姑娘,所谓“十里不同乡,八里不同俗”,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或多或少有所不同,地理距离越远,差别越大。远嫁的姑娘在自己的故乡生活了很多年,对家乡的各种风俗早已习惯,甚至有的习惯很难改变,但是远嫁以后,却不得不重新打破自己几十年的习惯,去适应新的风俗和礼仪。这样的适应是一个很无奈和痛苦的过程。比如一个从来不吃辣的人,到了以“辣”出名的四川,肯定很难适应。如果对方家庭里能充分尊重你,在饮食上能考虑到你,在做饭的时候刻意做符合你口味的东西,或者对你的饮食习惯不会多加评论和挑剔,也会让人觉得很舒服。不会说“这个东西这么甜,有什么好吃的;居然一点辣都不能吃;你们居然还吃这种东西,这种东西以前都是用来喂猪的,”等等。我想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说出这样的话,多少都会让人心里不舒服或者觉得难堪。没有谁的习惯就高人一等,大家都是平等的个体,只是在大众道德下有些习惯存在不同罢了。
其实,我在读到书中那段话之前,对于一个人,或者对于家里的客人的尊重并没有想过那么多,更没有想得那么深刻,也曾经或多或少做出过一些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也说过不尊重别人的话,这段话,给我带来了思考和警醒,让我重新去审视自己当初的行为,又一次理解了“尊重”含义。
以此自勉,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