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想说爱你很容易

想说爱你很容易

作者: 蒲公英xy | 来源:发表于2018-07-01 20:01 被阅读547次

——用“问题连续体”帮助阅读理解

当我发下阅读理解题单,在个别班级会听到孩子们拒绝的叫声,“为什么要做阅读理解?!”,学生对阅读理解的似乎已经深恶痛绝。如果不是为了考试,我想学生们轻则会把题单撕成碎片,重则可能把我这个老师扔出教室。但是,现行的考试制度下,阅读篇幅增大,提问难度加深,每个考生必须面对。为何在大家诟病阅读理解过度解读了作者本意的情况下,还要在中高考中设置这类考题?

当然重要的原因是中高考为标准化考试,如何在保持标准的同时选拔出语文素养更强者?不可能都设置选择题,所以就有了主观题,而它必须呈现标准的同时,又有区分度,阅读理解是较为适合的形式。阅读理解许多题目都在考查思维品质:比如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如果我们始终认为阅读理解就是死板的应试,我相信你真的只在应试(标准答案)所得分数之间徘徊。

所以,原来我自己在做阅读理解时,总是抱有期待和愉悦,想看看作者又会告诉我什么故事什么人,什么观点什么情。当然,这是已经做了很多遍的情况下才有的体验。如果你才刚刚接触且要面对考试,此种期待的愉悦很难享受得到。那如何拨开云雾见月明?

梦里寻她千百度,其实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那人正是“问题连续体”。何为“问题连续体”?

1992年,梅克创建了“问题连续体”理论。她根据问题解决的情境,设计了封闭性、次封闭性、半开放性、开放性、全开放性等五种问题类型,这五种问题类型能体现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事实水平、概念水平、概括化水平、理论水平等四种水平层次。这一体现四种水平层次的五种问题类型就是“问题连续体”。

是不是很难理解,我们先来看看《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一项中如何细化这个理论: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其实不难发现,理解关键词句的作用,就是一个封闭性的问题,因为词语句子的本意和语境意已经规定了,所以回答的就是“是什么”的问题。这也常常出现在阅读理解第一道题目中。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就是一个半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归纳概括。

感受形象与语言,关心人物命运,交流阅读感受,其实已经是一种应用拓展。强调阅读以后能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为准确地指出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五个方面的能力:

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

这五个方面构成学生语文素养,同时也指向“问题连续体”的五个层次。封闭性和次封闭性问题指向的就是对具体人、事、物的了解,问是什么,答案单一标准。半开放性的问题指向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让学生思考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更多的问为什么。全开放性的问题指向学生实际应用,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更多的用“如果,怎么办,怎么样”这类句式。

如果还是有些云里雾里,那就通过例子来理解。

阅读理解《王献之学书》

我们来看看上周《王献之学书》的三道题:

1.在文章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

2.文章写了有关王献之的几件事?请概括。(3分)

3.为什么王献之在书法上能取得成就?请联系文章进行总结。并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5分)

通俗点说,第一题是封闭性的,因为答案单一。第二题是半开放性的,考查概括能力,学生的角度不一,使用的句式也可以不一样,但要求筛选文章信息,准确找到有关王献之的事件。第三题是半开放加上开放性问题的组合,所以有的小朋友不仅得出了“坚持不懈,勤学苦练”的点,还得出了“家庭氛围,善于观察”的点。显然,加上第二点会更饱满丰富,也会无形中增加分数,因为这道题并没有唯一答案。

大家是否认为阅读理解都问开放性的问题就好了呀,为何还有那么多封闭性的问题。所谓“问题连续性”的好处就在这点,它反映了思维不断深入的过程。如果没有对事件的总结概括,也不可能去思索“为何王献之在书法上能够取得成就?”所以,好的问题设置是成连续性的,不可能一步就跳到开放性问题,聪明的同学可以从前面的题不断深入理解文章。

这是考试而已,我们不可能拿到一篇文章,就去思索封闭、开放、半开放问题吧。其实,“问题连续体”已经广泛运用到各个学科,因为它特别适合我们思维发展规律。所以在阅读中,我也很提倡带着问题精读经典之作,而不是假阅读——眼睛在动,思维停滞。

例如,即使是一篇课文中的某一个字,也可以用“问题连续体”来推进我们思维的深化。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

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第一步,设计了解事实水平层次的问题:

“栖”本意是什么?在文中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栖”本意是“鸟禽歇宿”,结合语境,文中指勾践“居住”。

第二步,设计理解概括水平层次的问题:

为什么用“栖”而不用“居”呢?这与全文的内容有何关系?

明确:“栖”本身是描摹鸟缩着头歇于枝头或停于巢里的状态(本义),在此暗指越王勾践居于会稽上的狼狈处境(语境义)。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勾践之所以终于报仇雪恨,是因为他能忍辱负重。因此,“栖”用于文章的开头,对全文有提摄作用。(作用)

第三步,设计理论应用水平层次的问题:

应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中的观点来阐释越王勾践忍受“栖于会稽山”之辱。

明确:“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说明担当大任者须能忍辱负重。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对“问题连续体”能帮助我们阅读理解有一定的认识了呢?消除对事物的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近它,熟悉它,掌握它背后的规律。如果你也能动手为一篇文章出三道阅读理解题,那么你也就不那么惧怕阅读理解了。

其实,在我们的课堂,我们也力求用“问题连续体”深化孩子们的思维。例如本学期第8课《诗成泣鬼神》中我们所提的问题:

1. 杜诗里全都是忧国忧民?(这是典型的封闭式问题,针对了解事实水平层次设计。肯定不是,小朋友们马上背出《望岳》反驳,)

2. 本诗的“壮丽”体现在何处?(这是次封闭问题,针对理解概括水平层次思维设计,思维开始深入,虽然回答的原诗句,得去寻找和筛选,)

3. 为何泰山的江湖地位如此高?(这是半开放的问题,针对理论应用水平设计,有的小朋友能从文化层面说出“五岳之首”,但究竟为何,这时开始真正的学习,从泰山的地理位置,文学书写,历史地位思索。)

008课件《诗成泣鬼神》

4. 唐诗为什么大气磅礴?(这是开放性的问题,针对理论应用水平设计,从杜甫个人推及到一个时代,也考察孩子们如何创造性的思考问题,是否能从站在全局来统观这个时代的诗坛。)

所以,当我们想要去学习知识真理的时候,想想“问题连续体”,它能帮助我们抵达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境界。当我们享受阅读完的酣畅淋漓时,不妨也想想“问题连续体”,它让我们跳脱出畅快进入痛苦的思索,但我相信,它会让你得到更持久更深沉的喜悦,当我们抱怨阅读理解像座大山难以逾越时,想想“问题连续体”,它能帮助我们拆分这座大山,化难为易。

参考文献:

[1] 付煜.“问题连续体”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评论,2018年第 2期

[2] 中华人民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中华人民教育部制定.义务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文章

  • 想说爱你很容易

    ——用“问题连续体”帮助阅读理解 当我发下阅读理解题单,在个别班级会听到孩子们拒绝的叫声,“为什么要做阅读理解?!...

  • 想说爱你很容易

    《No.2书香》这是我街拍以来拍的第二张照片,如今看来硬伤不少。为了拍这张照片,当时我一直对着女孩拍了二十分钟。 ...

  • 想说爱你很容易

    1.如果一句爱你不足为信的话,那就多说几句。 2.心头一软,就想栽在你怀里永远老去、死去。 3.世界浮躁,却也仍需...

  • 想说读书不容易

    记得有句歌词叫"想说爱你不容易",可是在如今看来,想说爱你很容易,张口就来。要我说,想说读书不容易,撇开手机...

  • 想说爱你不容易

    想说爱你不容易 想说爱你不容易 想说爱你不容易 ………………… 想说爱你不容易,我的父亲母亲! 你们每天拼命地挣钱...

  • 格鲁吉亚,想说爱你很容易(1)

    来格鲁吉亚三天,每天都过得很充实,除了睡眠不足一切都很完美。 第比利斯,有点像我想象中的样子,又有点不太像。说它像...

  • 格鲁吉亚,想说爱你很容易2

    下笔写这一篇文章时,我正在乌树故里黑暗的房间里,这个村子已经停电三天了.我的手机和充电宝也耗尽了电量。入耳的是雨点...

  • 初恋

    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那需要太多的勇气 想说忘记你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我只有矗立在风中想你

  • 想说爱你不容易

    “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那需要太多的勇气 想说忘记你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我只有矗立在风中——想你”…… 看到他,...

  • 币车:想说爱你,其实很容易

    通过一个非常信任的平台的推广,我加入了学习区块链知识的群。老师首先讲解需要接触的一些区块链平台,其中就包括币车。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说爱你很容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jh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