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amiaomi.com 持续更新
80-15-5法则:课堂管理的潜规则
原理:克文和门德勒在大量的课堂观察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典型课堂的80-15-5比例。在典型的课堂中一般有三类学生:80%的学生已经发展起了适合的课堂行为,很少违反规则,教师的课堂结构和秩序只需要保护和支持这些学生的求知欲。少数学生(15%)会周期性地违反规则,他们并不无条件地接受课堂规则,他们有时会与哲学规矩作对。教师需要建立一个课堂结构和秩序来限制他们的捣乱行为,使他们重新关注正确的学校行为。最后,5%的学生是长期的规则违反者,这些学生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帮助。优秀的课堂管理者的诀窍就是,要控制不让那15%的学生对课堂学习环境产生副作用,维持那80%准备学习的学生的兴趣,同时又不把那5%的学生逼上绝境,否则就会引起课堂的混乱,使教学难以为继。
建议方案:
1、对课堂管理不能只使用“惩罚”这一种方法。而应当一、集中精力重点发展组织策略和技术,满足80%学生的需要,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防患于未然。二、当学生偏离期望的行为时,教师就应当用一些精力来干预。最后,还有极少数的学生需要特殊的行为矫正,需要使用矫正技巧。
2、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魅力和吸引力,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不要忽视提前制定课堂规则。
3、预防为主。为了预防大量行为问题的爆发,教师要采用恰当干预的手段。应当遵循两个原则: 一、最小干预。一面纠缠下去,转移了别的同学的注意力。二、不良变优良。合理处理不良课堂行为正是促进学生发展正确的课堂行为的机会。三、他律不如自律。没有孩子天生是爱捣乱的,教育是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自我管理,教师的期待和关怀会很有帮助。
4、给予5%的学生额外的注意,支持和专业的行为矫正。
我学故我优:学习对大脑的可塑性
自己人效应
为矫正中学生早恋倾向,有位教师在一次讲座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记得自己年轻时,班上有一位异性,不知怎么搞的,我老是会想到她,在上课时也会禁不住看她一眼。”然后,这位教师指出这是青春期性萌动的正常反应,再接着谈自己对早恋的看法。这样的效果就比较好,中学生们会觉得亲切可信,从而对这位教师的建议愿意听取采纳。
运用:用“自己人效应”引出话题,吸引听众,传情达意。很多教学APP感觉很不亲切的原因之所在。比如讲故事的APP,给人的感觉很机械,即使发音很标准,但是情感就是脸谱的感觉,规规矩矩。如果演讲者在年龄、性别、籍贯、职业、地位、经历、兴趣等任何方面与听众存在相似性,都会使听众对演讲者产生亲切感与信任感,从而把演讲者与自己视为一体。这就是“自己人效应”。教学时引出话题的方式很多,而巧用“自己人效应”对话题的引出和切入,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递信息、观点时,运用“自己人效应”能更有吸引力,更易实现与听众的沟通,情感、地位、目的、经历等都能在听众中间产生“自己人效应”,引起听众的共鸣。“自己人效应”表明: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情感,那么,你就必须把听众视为与自己一体,或把自己视为听众中的一员,这样双方的心理距离就近,演讲效果就容易事半功倍。
强化“自己人效应”的途径。第一,平等观。第二,要对别人感兴趣。第三,给人以“可信度”。第四,能力、才华的魅力。第五,优化你的个性品质。
我国的社会心理学者也作了一些关于个性品质同人际吸引的关系的研究,他们在研究大学生人际关系时发现,人们在进行哪种人可以成为“自己人”的人际选择时,主要考虑的个性品质因素有这样几条:
(1)具有较好的合作性,能谦让、懂得体谅;
(2)能够就思想观点方面的问题敞开讨论而不是主观固执;
(3)思想比较成熟,可以给自己帮助;
(4)热情坦率,愿与别人谈心里话,
(5)性格活泼,爱好活动;
(6)考虑问题经常以大局利益为重,而不是自私自利;
(7)对自己应完成的工作抱有责任感,能善始善终;
(8)能正确认识自己;
(9)思维活跃,有思想,有创新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