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理解,尊重和沟通,在任何关系中都适用。
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是子女教育时的黄金准则:
“如何爱你?用不含诱惑的深情;如何拒绝你?用没有敌意的坚决。”
爱孩子,是无条件的爱,不会让孩子产生一个“让你需要我,信赖我,离开我就活不了”的想法。
拒绝孩子,你的态度坚决但毫无敌意,不会批评他、指责他甚至羞辱他,让他感觉自己毫无价值。
真正的爱,不是溺爱和骄纵,不是裹挟和控制,而是深爱自己而深爱孩子,看见孩子而看见自己。
是我们日复一日又不厌其烦地,在孩子心头播下那颗饱满结识的种子,然后,在漫长的平凡岁月里,缓缓地坚定地,看它在风雨中长成一棵树,不经意间开出的一树又一树的花果。
在健全和谐的原生家庭里长大,是一种幸运。
当爱是一种不稀缺的资源,当它的表现形式不是勒索和绑架,而是宽容和体贴时,在爱里长大的孩子,也会是善良而又温暖的。
教育界有句名言: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
爱,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董卿在《朗读者》中分享过一句话:“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实,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也会是什么样的人。
温柔会孕育体贴,修养会孕育教养,孩子的行为品性这一辈子都离不开原生家庭的熏陶。
心理学研究也早已证明,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一生的幸福。
哪怕你不愿意承认,可最终,每个孩子的归宿,都是原生家庭。
也许这一生,我们都逃不了它的影响。
也许某一天会惊然发现,我们的行为里藏着父母的影子,就连愤怒时的姿态都那么相像,那时才会明白,原来孩子人生的前20年,便是原生家庭一生的写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