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些已经成功的人跨界以后依然能取得成功?普通人能够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对极致的追求
2011年,微信刚刚诞生不久,这个在腾讯内部并不被看好的项目差点胎死腹中,身为产品经理的张小龙压力很大。
也是在这一年,张小龙接触了高尔夫,在紧张的开发工作之余开始练习高尔夫。
即使只是单纯的兴趣,张小龙也希望能把它做到最好,终于在7年后成了业余爱好者中的佼佼者。
这种对极致的追求,不仅体现在他对高尔夫的态度,也体现在他对产品体验的追求。
谢霆锋创办影视特效公司也是如此。既然国内没有人能做到国外的先进水平,那就自己想办法做。
为此他不惜买二手机器进行各种尝试,想方设法找团队,为的是做出最好的特效。
韩寒从小就喜欢赛车,当有机会进入这个领域时,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苛刻。因为只有坚持把车技磨炼到最好,先让自己获得参赛资格,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强大的执行力
真正的牛人,都有很强的执行力。想做就去做,不会把时间花在纠结向左还是向右走,而是永远向前走。因为再强大的焦虑,也会败给行动力。
当时并不是没有人意识到电影后期的重要性,但因为追求更好的后期效果,谢霆锋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基础上打算自己做,需要承担极大的风险。
这背后,强大的执行力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韩寒刚开始接触赛车的时候,没有车队愿意收留他,好不容易有一个车队愿意收留,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他只能一边坚持练习车技,一边写书赚稿费来养活自己。从2003年第一次加入车队到2009年获得赛车冠军,韩寒坚持死磕5年才证明了自己。
很多事情,如果你只是想而不行动的话,那真的会永远都停留在想象中。
当去仔细分析自己的目标,并考虑当前的生活中有那些是你可以改变和努力的,定期去总结和思考如何进一步改善,去行动几年,目标和梦想才会离你越来越近。
事情不能等条件具备了才去做,很多事情不一定有钱才能做到,有钱当然更好,没钱就多去努力、思考、行动和坚持。
坚持死磕的精神
青年作家彭小六曾说:“所谓的牛逼,不过是像傻逼一样在坚持,最后来了点运气。”
做任何事都离不开重复二字,但坚持恰恰成为了很多人失败的理由。
他们已经被所谓的坚持这个门槛给挡在门外了,根本看不到坚持之后还有什么更光明的前景。
宗毅在创立芬尼克兹之前,有过2次失败的经历。
1998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宗毅参与创建了广东天元电器有限公司,任研发部部长,不幸的是在2001年,公司停业。
2001年初,和合作伙伴一起再次创建广东天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停业),任总工程师,第一次成为公司的小股东;但由于和大股东经营理念不一致,于2002年1月辞职。
这两次参与创业的经历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为宗毅后来坚持创业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经验,让他2002年创立的芬尼克兹最终活了下来。
正如俞敏洪所说:一个人,即使没有任何背景,靠着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学会聚焦,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也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对能力的迁移
著名生涯规划师古典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中说到,人的能力分为「知识、技能和才干」三个层次:
知识是最没有迁移能力的,你读到医科博士,可能也不会做麻婆豆腐。
技能通常由70%的通用技能和30%的专业技能组成,迁移性要好一些,而到了才干层面,职业之间的界限就完全被打破了。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些牛人能够轻易地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跨界,因为他们已经通过深度学习达到了某一领域的才干层面,而这些才干在其它领域同样适用,所以只需要花少量的时间熟悉知识与技能就能玩得转。
但反过来,如果你在一个领域从未达到过才干层面,当换到其它行业时,只能从底层的知识和技能重新开始,这就非常吃力了。
所以,掌握“才干”尤为重要。
谢霆锋本身是演员,主持人,歌手,他在这方面的才干使得他对后期效果比外行有更深的理解。
宗毅前几年在一线研发的经验培养了他对产品和技术的理解能力。
张小龙和高尔夫也同样如此。
好的产品需要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高尔夫需要每个细节都要极致才能足够精确,同时这两件事又都需要有大局判断,有共通的层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当你想尝试一个新领域的时候,不妨想想原有的能力是否可以进行迁移。
从牛逼的地方出发,拆分出技能和才干,把他们迁移到需要的领域,就能创造不一样的结果。
跨界是一件“高手”才能做的事。先做好一件事,做好另一件事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正如越来越火的“斜杠青年”,很多人努力想当,但是他们都搞错了,斜杠是原因,不是目的,先做好单杠,才有机会做斜杠。
跨界也同样如此。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不管跨界做什么都厉害。
请记住,没有一个真正的高手,是突然牛逼起来的,没有一个人能够随便跨界成功,所有跨界成功都绝非偶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