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人群的增多,我国的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不少慢病可预防或者说延缓疾病发展,预防医学相关知识会拨开疾病的面纱,健康细胞到病变细胞的发展都离不开中间过程,这个中间过程即是预防医学施展魅力的空间。
最近在看《交个医生做朋友》,作者吴海云,医学背景如下:6岁起学中医,30岁后改为西医,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先后在中医科、呼吸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肾内科工作,近十余年来主要从事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书面封皮书中作者以医学发展、自己生病经历和亲朋好友病例举例、临床工作接触的病患举证深度阐述医学与疾病治疗的关系。医学非万能,有些疾病即使治疗,也只是延长了为数不多的天数,而投入的医疗资源却是巨大的。
列举几个故事,或许对于我们有启发。
1.作者纪念老家村医王医生,写了自己读高中得病的经历,双腿浮肿,全身无力,坚持不住,晨跑摔倒。父亲带他去找王医生看病,给他打了一针维生素BI,开了一袋维生素BI片,次日,排尿增多,双腿浮肿散去。
作者患的是“维生素BI缺乏症”,俗称脚气病。经常吃精加工食品,水果、粗粮摄入少,易患此病,提倡食物多样化,摄入各类营养素,是预防此病的关键。
2.作者的大学同学,45岁体检时,空腹血糖7.6mmol/L,血压136/88、体重82Kg(身高174),两周后复查空腹血糖7.7mmol/L,医生诊断糖尿病。(注:空腹血糖超标、超重)
作者给他同学的建议是减肥,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降低体重。半年后,体重减到74公斤,血糖恢复正常。肥胖是很多疾病的危险因素,白领一族久坐多,身体活动量严重缺乏,摄入大于消耗,长肉不可避免,现代人肥胖居多,减肥已是共识,倒推30年,哪有这么多胖子!
糖尿病小知识让疾病不再凶险,医学不再神秘,预防医学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要主动去了解通俗易懂的医学科普知识,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在信息丰富的今天,也不是难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