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方块字-《文心》心得三

方块字-《文心》心得三

作者: 红日初升江苏 | 来源:发表于2017-01-11 21:17 被阅读0次

方块字,从我们的甲骨文甚至更早的人类图形文字就已经初具雏形了。它经过历朝历代的改变,才变成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方方正正的简化字。试想,从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古老的甲骨文,到青铜器上的刻纹,再到竹简上的刻字,碑文,书法画卷。文字的演变,一次文字的变革,就是一次文化的变革。让我们读古文,就相当于穿越到过去,与当时的古人交流。

文言和白话的区别只有两点,一是用字的多少,一是关系词的不同。

要知道,古文字的数量远远要低于这个时代,而古人最会用的办法,就是一个字代表很多的意思。它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介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与古人对话,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学着造句,把简短的古文,用自己的现代文表述出来,知道古文字的属性,就对文章的理解八九不离十了。那如何区分古文中的相关意思呢?我们举个小例子《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用白话文说“泰山的南边,汶水向西流着”“阳”指的是“南边”指的是位置,是名词。“西流”指向西流着,是形容词。

在古文字中,有很多文字作一些常规的解释,当然有的也有结合上下文,有不同的含义。常用的有“者”常指“的”,“皆”指“都”比如“环滁皆山也”。“其”就是指“他的”,“也”就是“是”,“若”就是“像”。等等。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个烛字,我们往往会把它当成名词。但是烛可以作照的意思,所以,在这里是个动词,用现代文解释,就是苍翠的山覆盖着皑皑白雪,明晃晃的照亮了天的南边。

名词,代名词,动词-动词之中有自动和他动,形容词,副词,连接词,介词,助词,还有感叹词。

文言文的词性没有定位,他会随着文章中的地位而改变性质,这个在文言文中特别需要注意,因为一个字的理解错误,将导致对全文的理解全盘错误。所以要看字的词性,就要结合位置看。

举个例子“居”一般为动词,”半山居雾若带然“翻译成半山之中停留的雾像白丝带漂浮的样子。这个居就是停留的意思,是形容词。再举个例子,”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自己回到了童年“,这里有两个梦,前面一个是名词,后面一个,就是动词了。

那么,留个作业给自己”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看看里面的词性吧。

相关文章

  • 方块字-《文心》心得三

    方块字,从我们的甲骨文甚至更早的人类图形文字就已经初具雏形了。它经过历朝历代的改变,才变成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方方正...

  • 读《文心》二 方块字

    再读《文心》,每日一节,今日读的是第二节——方块字。 从故事角度看,此节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教学画面——老师严谨不...

  • 抄书|《文心》“方块字,题目和内容”

    《文心》这本书读起来真的让人爱不释手。 文章里面的构成虽然是一篇篇的小故事,可是却和我们的写作息息相关。 从每一篇...

  • 读《文心》心得

    夏丏尊与叶圣陶的书《文心 —— 不一样的国文课》,以故事的形式谈国文,谈写作,读起来很轻松,也很受益。 在第二十九...

  • 读《文心》第二节  方块字

    小小的方块字博大精深,叶圣陶先生在文里用课堂教学的方式,解读了鲁迅的《秋夜》里语言的拟人法和重复法,更是把里面字的...

  • 读文心得(三)

    简书里有多位老师讲【三国】我觉得很有趣儿便也偶尔上电子书上去翻一翻读一读,加深理会看得多,听得多了也就有了自己的一...

  • 博客

    汉字第二式——拼音新方块字方案3.0版 准文 yranlwwrsm的博客 表音方块字的博客 国韵拼音的博客 汉字改...

  • 【Python 3+】wordcloud词云入门系列(六):词云

    【本文目录】一、先来认识imread()函数二、导入外部词云形状图像文件三、方块字表达方块字,大写“中华”——我和...

  • 方块字(三)隶书

    胡燕的尾巴掠过一角飞檐,勾出 一千八百年之后远方 水袖甩出古老的城墙,沿着丝路 横一笔金色的沙浪 走过树皮,木牍和...

  • 方块字(一)甲骨文

    背负天与地 背负预言与传承 祖先掏出的每一块骨头 都能顶天立地 线条,沿着脊背起起落落 演奏一个王朝的兴衰 纹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方块字-《文心》心得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wr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