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传》========
笨人曾国藩的战术方法就是六个字,叫作“结硬寨、打呆仗”,或者叫“打死仗”。曾国藩后来自己总结说:“十余年来,但知结硬寨、打呆仗,从未用一奇谋,施一方略制敌于意计之外。”
这种打仗风格,用一个字总结,就是“笨”。
怎么个笨法呢?我们先来看这个“结硬寨”。
湘军行军打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最重视扎营,在扎营上花的时间和精力特别多。
湘军行军,是半天行军,半天扎营。“以昼四十六刻率之,行十六刻而三十里,其十六刻以筑营垒,余十二刻而后昏暮,则神暇形壮,可以待敌。故百里而趋利者蹶,此军家之大忌也。”湘军行军作息表,是每天要花四小时行军,走三十里。然后就不走了,干什么呢?再花四小时挖沟修墙。
每天扎下营盘之后,不管军队多么劳累,都必须首先环绕营地挖出两道深沟,沿着沟再筑起两道高墙,把自己保护起来。壕沟的宽度、深度和营墙的高度、厚度都有明确要求:“作壕之法,外内重设,外壕广六尺,深八尺,内壕半之。”就是说,外面的一条壕沟宽要达两米,深要近三米。里面的一条,尺寸减半。“作墙如城,其高七尺,其厚六尺,子墙半之。”营墙也是两层,外面的一层,高两米多,宽两米;里面的一道尺寸减半。
修好之后,晚上再把军队分为三班,两班睡觉,一班轮流站岗。这叫“站墙子”。
这种做法确实极为笨拙,因为修墙挖壕是极为费工费力的事。这样,湘军就从一支军队变成了“民工建筑队”,行起军来如同蜗牛爬行一般,每天行程不过三十里。
湘军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刚刚成军出战的时候,湘军没有经验,营地扎得不牢,在岳州湘军的营盘曾受到太平军的突然袭击,遭受了严重损失。所以曾国藩总结经验,提出的应对之策就是“扎硬寨”“站墙子”。
咸丰九年(1859),李鸿章刚到曾国藩大营,跑到前线学习军事技能,见湘军每天做的不过是挖沟砌墙站墙子这一套,很不以为然,事后对人说:“吾以为湘军有异术也,今而知其术之无他,惟闻寇至而站墙子耳。”
其实曾国藩一生做事,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是做得扎实,做得牢靠。这种作战方式,也是曾国藩独特的人生哲学和思维方式的体现。因此曾国藩打仗的第一秘诀是“稳”,先立于不败之地。军事首重“自固”,就是先要保存自我,然后才能谈到争取胜利。因为军事不比别的事情,不容许你犯错误,一犯错误,可能生命就没了,没有改正的机会。所以他才要扎硬寨,保证军队先生存下来。
曾国藩一生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他一生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每次打仗,他都花极大心血去研究敌我双方情况、战斗的部署、后勤供应、出现不利情况如何救援等,直到每个环节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决心。
在具体作战原则上,曾国藩的战略思想是“以静制动、反客为主”。不主动出击,总是诱使敌人先来攻他,后发制人。曾国藩反复强调,湘军打仗,不能浪战,先不要急于进攻,而是先站稳脚步,等着敌人露出破绽,你再出手。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引用《水浒传》中“林冲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和洪教头比武,一开始是洪教头主动,林冲被动。林冲先不出手,先往后退,观察洪教头。等洪教头进攻了几棒,林冲看清了他的套路,才出手,一出手,就把洪教头打倒了。
毛泽东引用了这个故事,说:“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部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他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弱军通过诱敌深入可以后发制人、制胜强敌。他说:“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曾国藩的作战思想正是这样。他说:
“两人持矛格斗,先动手戳第一下者为客,后动手即格开而戮者为主。”他又说:“主气常静,客气常动。客气先盛而后衰,主气先微而后壮。故用兵者喜为主,不喜作为客。”
两个人打仗,在那儿等着对方进攻的是主,主动进攻的是客。主占优势,客占劣势。所以打仗,一定要为主,而不要为客。要善于变客为主。
正是因为这种“主客”思维,导致湘军采取“挖沟法”围城。曾国藩说:“守城者为主,攻城者为客。”守城的人是主,你去攻城,你就是客。太平军战争经验丰富,要攻下太平军把守的城池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守城者依托高大的城墙,上面还准备了滚木礌石。坚城之下,如果强攻,人家从城墙上往下放枪放炮,湘军死亡率极高。而且你攻城的时候,背后还往往受到敌人援军的攻击,里外夹击,导致攻城失败。
那么怎么变客为主呢?湘军的攻城法就是变客为主。每攻一座城市,先发挥湘军“民工建筑队”的特长,在城外挖两道长壕,把城围困起来,里面的一道长壕,是为了断绝城中的粮草接济,防止城里人突围。外面的一道长壕,是为了抵抗外来敌方援军的攻击。这样湘军在城墙下有了自己的营盘,就成了主。被围在城里的军队就心慌了,为了不饿死,就不得不主动突围,来到沟边来打湘军,而不是站在城头上等湘军,太平军就从主成了客。曾国荃拿下吉安,胡林翼拿下九江,都是运用的这个战法。
曾国藩的这种打仗方式,看起来很笨拙,其实是很高明的,非常符合《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就是说,你自己先要立于不败之地,再等着敌人给你机会。湘军这种挖沟式攻城法,确实能保证自己的生存概率最大,问题是时间成本很高,土木工程量也很大。攻下一座城池往往要花两年到三年时间。等战争结束,城墙外的地形地貌都被湘军彻底改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