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个简书好友写的一篇名为《我为何写不出小说》的文章,感触良多,继而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我来简书已经快一年了,要说成绩也不是没有,故事写了几十篇,获榜单前十的次数也不少,但是就是没有一篇文章进前三。
看了他的文章,我似乎悟出了一些原因: 虽然我写的故事三观很正,可读性也强,但我似乎更注重讲述故事本身,因而缺少了那些场景的描写和渲染。
正如友友在文章中写的:
别说写这么宏大的布景,就是让我写一个收拾精致的卧室,书房,我也写不出!甚至我写不出一个名贵的桌子。
能写出名贵的古色古香的桌子,能把读者带到那个氛围之中,好像读者一下子真的来到了贾府之中,来到了贾宝玉的书房,袭人给他研墨,晴雯给他端茶。在这样的氛围中,哪个男人不会奋发向上,好好努力奋斗,让自己强大起来,保护自己的美人!
我悲哀的发现,我比他的情况更不乐观,他至少还意识到他写不出。而我似乎从来就没想过要去着重写一张桌子,或者其它别的什么摆设及场景。
通俗地讲,我就是在简单地讲故事,我注重的是故事的现实教育意义,以及带给读者本身的思索,因而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去写场景。
而恰恰是这些对我们来说司空见惯的场景,描写起来却更能显现文字功底,而我忽略了这些精彩的场景描写,自然就无法打动更注重文学性的守护者联盟任真老师的心。
仔细想想,这好像是我的弱项: 即便是我很熟悉的东西,我都不曾认真地去描写过,或者说无法给予它们美丽的光环。
比如,我小时候家里的房子很大很大,我记得我家的客厅和别人家的客厅不同。客厅里面的“墙壁”是由十六块朱红色的活动大门组成的。任意打开其中的一扇门,就是连接东西厢房的长廊。
那些门做的很精致,每一块门的上半部分都至少挖有几十个菱形小孔,连接这些小孔的,是各种各样的小鸟和花枝。
下半部分同样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我在那个房子里长到十五岁,我居然不记得那上面雕刻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和花鸟,就像我现在写出来了,也类似于白描式的叙述,只能说出它的华丽和巧夺天工的雕刻,却无法向读者展现出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我想,如果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按我的方式写下去,可能我的故事,即便能受到很多简友的欢迎,却永远无法冲到榜首。
因为我的文字以简单为主,就像我的签名档里所写的: 用最简单的文字,写最真实的故事。如果说让我摒弃以往的写作风格,去追求文字技巧,可能真有点晚了。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邯郸学步》的故事,我觉得自己真的没有必要去模仿别人,我有我自己的风格,有一句话说的好: 文如其人,我本就是个简单的人,又何必非得去搞得那么复杂?
可能有人说我的脑子太过顽固不化,文学多样化是发展的趋势,这样固步自封终究不会取得什么成就。
但是想想看,在这才子如云才女亦如云的简书,我本就是一个平常不过的文学爱好者,又何必舍本逐末?
当然,我也不是说,我就真的这样一成不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中进步。即便是简单的文字,如果能够用心的去观察,增加一些场景的片段,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文字增加一抹亮色,也没什么不好,只不过尽量的保持自己的风格,不让自己画虎不成反类犬。
虽然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我就真的没想成为文学大师(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就想用最简单的文字,写出我自己或者身边人的故事,让那些鲜活的生命,不那么了无痕迹的消逝。
想到这里,我内心也释然了,本就是一个简单的人,还是就写简单的文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