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再来看另外一篇作品,这篇作品收在三言的《醒世恒言》里面,叫《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但是冯梦龙也著名宋元时候的旧本,这篇作品题目叫《错斩崔宁》。这篇话本,我们也要先来看看它的开头。
一开始照例也是一个开场诗,但是它不像《碾玉观音》开场诗是写景的。这篇作品的开场诗是议论的:
聪明伶俐自天生,懵懂痴呆未必真。
嫉妒每因眉睫浅,戈矛时起笑谈深。
九曲黄河心较险,十重铁甲面堪憎。
时因酒色亡家国,几见诗书误好人?
这首诗有着明显的讽世和劝世的意味,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直接的跟听众,进行教化的宣传。接下来就是一小段的入话,是对这首诗的解释。然后这篇作品引人注目的是它有一个头回。它说: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回。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他接下来要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并不是这篇话本的主体故事,不是它的正话。这个故事是这篇话本的头回。
这个头回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宋朝时候一个少年举子,一个秀才进京考试,和自己的娇妻分别。结果他在京中金榜题名,考中了榜眼,于是他就修家书一封,派人送到老家他妻子那里。这封信里面他开了一个玩笑,他说我到了京城以后一切都好,但是闲来无事,就说自己在京城娶了一个小妾等等,说了这么一番话,其实他是和妻子开个玩笑。妻子了解他不过是开个玩笑,所以她针锋相对,也回了一封信,也开了个玩笑,他说你在京中娶个小老婆,我在家里面嫁了一个小老公。到时候我带着小老公进京城和你见面。
这个书生接到这封信后,知道是妻子和他开玩笑,所以就一笑作罢。但刚好在这个时候,他有一个客居的同年来看他。他来不及把这个信藏好,结果被同年看到了。同年读了这个信也是当做一个笑话哈哈大笑,然后这件事情后来就在京城传开来了。
有一些人本来就对这个姓魏的书生妒忌,就趁机告了他一状,说他少年轻浮,不堪担任重任,因此这个书生的仕途就充满坎坷,一直不顺利。讲完这个故事之后,作者说:这便是一句戏言,撒漫了一个美官。今日再说一个官人,也只为酒后一时戏言,断送了堂堂七尺之躯,连累两三个人,枉屈害了性命。这才引入小说的正话。
这个小说的正话故事也是发生在南宋的临安。讲的是一个叫刘贵的人,他家里经商,但是生意不好。他原来有一妻子姓王王氏,后来因为王氏没有生孩子,就又娶了一个妾,姓陈,叫陈二姐,这是刘氏家里一家三口的情况。前面这个是头回,接下来才进入小说的正话。
这个故事发生在南宋时候的都城临安,说的是有一个商人叫刘贵。他的妻子王氏因为没有生孩子,所以后来又娶了一房小妾,叫陈二姐,三个人生活在一起。因为刘贵生意做的不顺利,所以生计困难。王氏就要回娘家,刘贵就陪着王氏回了娘家。他的老丈人看刘贵生计困难,就送了他十五贯钱,希望他拿着十五贯钱作为本钱,能够好好经营,东山再起。刘贵就带着十五贯钱回家了。
途中遇见一个朋友,拉着他喝了几盅酒,所以有点醉意。回到家他敲门,陈二姐已经睡着了。出来开门迟了一点,刘贵心里不太高兴。陈二姐看到刘贵拿着十五贯钱,就问他钱从哪里来的?刘贵说我已经把你卖了。因为刘贵心里不太痛快,就趁着酒意,跟陈二姐开玩笑说我把你卖了,这就是卖你的十五贯钱。
陈二姐听了心里很难受,她想刘贵也不和自己商量,就把自己卖了。而且把自己卖了自己家里父母亲也不知道。这如何是好?刘贵说完话自己就睡着了。陈二姐看到刘贵睡着,她左思右想,觉得应该回娘家一趟,所以她就悄悄的一个人出了门,到了隔壁邻居家,借宿一宿,第二天一早匆匆上路要回娘家去。
再说刘贵睡着以后来了一个小偷,这个小偷摸到了十五贯钱,要把钱拿走,结果惊醒了刘贵。俩人在争执当中,小偷就把刘贵杀死了,带着十五贯钱逃走了。
再说第二天陈二姐上路,在途中碰到了一个青年商人,这个商人叫崔宁,他是贩卖丝绸的。他刚好卖了一些丝绸,拿着十五贯钱也在赶路,碰到了陈二姐,两人一搭讪,知道要去的是同一个地方,所以两个人就结伴而行。
但是在这一边,第二天早上,邻居发现刘贵家情形不对,进门一看,刘贵已经被害了,就告了官。当官的一调查,说他有一个小妾就是陈二姐,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的行动,所以就去追查陈二姐。在途中把陈二姐和崔宁双双抓获。一查崔宁身上正好带着十五贯。这样一来当官的就很自然的断定,是陈二姐和崔宁有奸情,他们谋财害命,把刘贵杀死,抢走了十五贯钱。
在严刑逼供的情况之下,崔宁和陈二姐不得不屈打成招,就断成死狱,俩人都被杀头。那个小偷后来就落草为寇,成了静山大王。有一次他在途中打劫,刚好碰到了刘贵的前妻王氏和他的父亲。他把王氏的父亲杀死了,把王氏作为自己的压寨夫人留下了。
过了若干年,王氏劝静山大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静山大王那晚在忏悔的时候,说出他当年杀了刘贵的事情。王氏一听才恍然大悟,自己的丈夫和父亲都是死在静山大王的刀下。于是她就去告官,终于把静山大王抓起来正法,陈二姐和崔宁的冤情也终于大白。这是这篇作品的大致的故事情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