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有几个核心焦虑:钱、对象、人生目标。前两个属于需要一定的外界因素支持才能实现,不能空降,只能智取,第三个却是无门槛无成本,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
1. 没有人确切知道你适合做什么,除了你自己
因为种种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这一代人大部分是活给上一辈人看的,人到近40岁相亲还要考虑下老娘是否满意;想要换工作也会想想爹妈在朋友圈有没有面子。
有人说,中国没有心理学,只有成功学,所有的教育目的都指向一个中心——混出个名堂,混成人上人。自己开不开心都是顶次要的,别人觉得“真牛逼啊”,就好。
有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终于觉醒过来,认为一定找到“我喜欢”、“我擅长”、“有经济利益”三者之间的交集,市面上这样的书汗牛充栋,基于这些理论的职业设计顾问机构也应运而生,提供一系列的方法论号称能够帮你发现自己的天赋特长,告诉你:
1)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
2)我们有问卷、有测试、有各种办法帮你接近这个天赋
3)你得自己去体验、尝试才能发现
你得到的是一揽子解决方案,会帮助你圈定一个大致的范围,但是任何顾问都不会直接告诉你:你这辈子就是当医生的命,而且是正骨科的医生,你做这个就是最有前途、最能发挥你优势的工作。
因为时代是不断变化的,现在看得到的职业也许5年以后有一半都会消失,而新出现的职业有一大半是你闻所未闻的。
如果有哪个顾问有这样的肯定,首先,一定是骗子,利用你的不安全感和不自信,强加意识给你,让你觉得他很专业;第二,你最好反思下自己的初衷:一个把自己的未来命运,拱手交给他人去决策的人,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天赋使命吗?你连自己的职业方向都决定不了,还能决定什么?
这只能说明,你无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因为你一旦选了A,就相当于放弃了其他无数种可能,你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和风险,于是干脆不做决定,或者让别人来做决定,这样一旦自己遇到挫折或者不顺,就可以理直气壮去怨恨这个人或者这家机构,反正自己没有错。
急于知道自己这辈子想要做什么的人,往往也存在认知焦虑,成为“课虫”,盲目被课程所宣传的神奇疗效、老师的知名度所吸引,以为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就可以找到答案,让自己神清气爽、耳聪目明。
我也听过无数这样的事例,有人为了开悟求道获得大智慧,不惜成本,课越上越多、越上口味越重,离开课堂后短时间的嗨点过去,又再度陷入焦虑,需要加大剂量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迷失在各个流派不同的方法论中。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
2. 除了认知升级,你还需要克服恐惧
人类之所以能进化至今,离不开“恐惧”的功劳,不然我们会吞下不洁之物,会跳下山崖,会用利器砸伤自己。
但是被写入祖先DNA里的“恐惧”,在足够安全的环境下仍然不知疲倦地在发挥作用,让现代人时刻处在防卫过度的状态下,导致我们对消极事物的关注度和记忆强度远远超过积极事物。
有个经典句式:“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是我……” 从他的后半段话,你就知道他的恐惧在哪里。
恐惧是一切负面情绪的源头。“课虫”们的焦虑,来源于对自己认知不足的恐惧,唯恐自己落下了什么重要的知识点。
让我们的恐惧的不是这个物理实相本身,而是未知。比如,有的人恐高,恐高不是因为害怕站在高处,而是担心自己掉下去。有的人怕黑,是害怕在黑暗中有自己看不见的、掌控不了的事情会发生。
有一个著名的“帕斯卡思想实验”:把一块足够宽的木板放在地面,你从这头跑到那头去,脚是不会触到地面的,但如果把这块木板放在两个悬崖之间,几乎就没有人敢过去了,甚至连挪过去都不敢。
如果恐惧一直占领你的心智,你就算掌握了必备的知识,知道了自己要做什么,还是会迈不动步子。走“玻璃栈道”这个场景就能见识到认知在和恐惧的较量中是如何败下阵来,道理都明白,一旦恐惧出现,道理就变得一文不值。
克服恐惧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恐惧很难完全消除,而只能被觉察,然后和它共处。
一位国际级的演讲大师在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提到,虽然自己演讲无数,也掌握了非常多的克服舞台恐惧症的方法,但是几十年过去,他在临上台前,还是会发抖、冒汗、这种症状没有完全消除,只是他已经习惯了,可以和它好好相处了,不会因为急于要克服它,影响自己后续的表现。换句话说,你觉察到它,和它成为朋友,就不会被它控制了。
3. 如果你还不知道该做什么,就先什么都不要做
我在听生于苏菲世家的托尼·莫斯达智老师的课程时,也有学员问到“我不知道人生目标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托尼给出的回答是: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就先什么都不要做。
头脑是关于“做”(to do)、“成为”(to be),而心是关于“在”(being)。觉醒只与“在”的状态有关。先停下来不要做事情,暂停,放下,止息一段时间,放松,纯然地在,去享受,成为宇宙的观察者,内在的感觉就会涌现/扬升出来。
如果你对当下的生活不满,颓丧、提不起精神。就去放空自己,去融入大自然,去看天、看海、看一切与之前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放下刻意的期待,用耐心等待属于自己的启示涌现。你越是穷追猛打,渴望抓住些什么,越是徒劳无功。就像是获得灵性智慧,不要去学,而是要去了悟。
最后一段已经有点玄了,如果说有什么办法知道自己这辈子适合做什么:
1)勇敢一些,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任何选择都有成本、都有风险,鲁迅说过“要安稳就得失去自由,要自由就得冒些风险,只有这两条路”。想要自己更自由,就去承担风险,安稳也有失去自由的风险啊。
2)知道自己的边界,认识让自己恐惧的事物,和它和睦相处,驾驭恐惧,让恐惧为你所用;在边界内做事,人会比较潇洒。
3)通过静心冥想,让自己的感官敏锐起来,也许一个场景、一句话、一个内心涌现的灵感,就让你顿悟,从而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召唤。
放轻松,你并不孤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