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省高考出成绩了,那人说:又到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候了。我说:今日的愁还是欢喜都是昨日努力多少的见证。
自从女儿高考后,我就很少关注高考的问题。我不关注并不证明就能彻底躲开和高考有关的事,住在学校附近,家门口的学校雷打不动是考点,考试的几天家里的网会被屏蔽,出奇的差,还有门口的交通会被管制,开车出行受限。如果说这只是高考对我的简单提醒,那么,每年高考出成绩,亲友家有孩子参加高考的,总会拿自家孩子的成绩和我女儿当年高考的成绩做比较是对我真枪实弹的戳中要害,有些事,不是你想让它成为过去,就能成为过去,而是身边的人都过去了,你才能过去。这一点好事坏事都不例外。
今年我堂弟堂妹家的儿子都在高考,成绩比当年女儿的差十分,二十分,还算理想。只是在全省的名次要比我女儿当时的排后了五百名之多。为此堂妹和我交流发愁学校不好选,我鼓励说孩子取得好成绩是一个值得祝贺和鼓励的事,大学选对方向,关键是能选到孩子喜欢的专业,只要孩子爱学习,读了大学还有很多选择的余地。
堂妹完全赞同我的话,孩子有努力上进的心,成绩多少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这年月质疑教育,成绩无用,文凭无用的说法更是层出不穷。可我要说的是,作为普通人,你首先得有成绩,有学历,才有慨叹有用无用的资本,你自己够都够不着的东西,拿什么去评判有用还是无用呢?
还是那句话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是毋庸置疑的,而家庭的责任,父母的责任也是不容忽视的。灌输什么样的思想给孩子,对于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未来都是很重要的。
考试季,我所在的培训机构经常有学生说自己的家长已经为自己联系好了最好的初中,高中,自己学不学,考不考得上都有学上;也有说自己的父母在外打工挣钱很容易,自己不上学了,就直接去大城市找父母去……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不明白,世间真的竟有父母这样引导孩子,还是孩子为自己不想学习再找借口呢?总之,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前途怎么样其实基本是可以预测的了,她心里不是笃信教育无用,就是做好了啃老的准备。
抛却未经世事的孩子所说的话,我接触的家长中也常有人会说:人家优秀是有后门,谁谁成功是运气好。公正而言这样的说法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将它传达给正在成长的孩子,就会变成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阻力和负能量。社会复杂多变,我们做父母的唯有传达给孩子积极正向的思想,才能让孩子凭借自己的力量立足社会,健康成长。
又是高考季,参加了十六次高考的唐某,自然又要被大家搬出来评头论足一番,有人是这样说他的:对于普通人来说,还远未到拼天赋的那一步,只是在努力这个层面上,你就已经能够打败很多人。
很显然唐某十六年高考成绩从三百多到六百多,完全算得上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简直可以用逆天来形容了。从他这些年的成绩来看,他的天资并不出众,所靠的也不过是努力和坚持而已。当然但就是这两点,已经打败很多人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明明懒得要死,还成天嚷嚷着自己没天赋所以一事无成,简直就是给自己的懒惰找了个金光闪闪的借口。
就好像天赋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没砸到他们头上,所以他们就有理由瘫在地上不起来了。
其实啊,咱们大多数人都还在努力的初级阶段晃悠,连努力的大门都还没真正跨进去呢,谈什么天赋!
比如说,有些人计划每天早起背单词,结果闹钟响了无数次,最后还是在梦里和单词“约会”去了。这能怪天赋吗?这纯粹是努力不够啊!
再看看那些真正努力的人,他们可不管什么天赋不天赋的。他们就像勤劳的小蜜蜂,不停地忙碌,不停地积累。
他们没时间去哀叹自己是不是天才,因为他们知道,努力就是他们最厉害的武器。
你说你数学不好,是因为没天赋?那你倒是多做几道题,多请教请教老师啊!别一碰到难题就喊:“哎呀,我没这天赋,做不出来!”
这就好比还没开始跑,就说自己腿短跑不快,纯粹是给自己找台阶下。咱们普通人啊,别总幻想自己是被埋没的天才,先把努力这碗饭吃好了再说。
你要是真能在努力这个层面上全力以赴,你会发现,身边那些偷懒的家伙早就被你甩得老远老远。
到时候,你就可以得意地对他们说:“哼,我可没靠天赋,全凭努力就把你们打败啦!”所以啊,别再拿天赋当挡箭牌了。赶紧卷起袖子,埋头努力吧!
说不定等你努力出了成果,天赋这玩意儿会自己跑出来说:“嘿,原来你在这儿呢,我可算找到你啦!” 但在那之前,咱们还是先把努力进行到底!
其实上面这些话也是说给我自己听的,是对我自己的剖析和鞭策。我这些年之所以没写出什么名堂,也没挣到什么钱,完全就是不够努力。
所以,我给自己立下目标:每天至少写4000字的文章,至少读一个小时的书,至少进行一小时的运动健身,多摄略一些年轻时羡慕别人,自己却未从进入的领域,学习体验,比如乐器,比如书法绘画,没别的,只想在成功的路上,还是先努力再说,至于其他的交给机遇吧!
看到我报了一堆东西学,身边常有人说,年岁大了,还那么拼命干嘛?我说拼命就要干嘛吗?难道就不能因为热爱去努力吗?人过半百学什么用处确实不大,但是这也不是心安理得躺平的理由呀!
每个人处境不一样,对生活的看法也就不同。就拿前面提到十六次参加高考的唐某来说,虽然我欣赏他不懈努力的精神,但他的想法我也无法接受,因为我根本无法他理解,他一个成人不工作靠什么生活,他不成家立业怎么面对父母?
每个人都有规划自己未来的义务和权利,想法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高考出成绩了有人欢喜有人发愁,其实并非空穴来风,这是一个家庭,一个学生成年来对生活交的第一份答案,喜还是忧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