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子今年21岁了,湖北大学毕业,个头其实早就超过我了,但我仍习惯称他为孩子。儿女永远是父母眼里的孩子,这大概是中国多数父母通病,在我们眼里,子女无论多大、多老,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儿子从小头脑中总有些稀奇古怪想法,不管如何偏激,我都采取鼓励甚至纵容态度,害怕扼杀他的创造力。初三时儿子写了一篇小小说《天堂里的撒旦》,讲了撒旦与上帝打赌,说是要把爱因斯坦等等天才放在注重应试教育的中国,他们一定会被扼杀沦为平庸之辈。虽然知道儿子观点有些愤青和偏颇,但考虑故事有一定新意,鼓励他投到本地一所大学学报,最后竟然刊登了。上高中后,儿子又喜欢上填词,用词倒也有模有样,虽然质量一般,我们仍然采取鼓励态度。有时我的生日或亲戚家有事,他还会顺手填一首词作为礼物,表达了他的心意,让我倍受感动。
高中毕业后,儿子上了大学,按他爱好读了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基本功虽谈不上优秀,但还算扎实。大学几年有些懒惰,写小说填词爱好也慢慢淡忘,头两个假期逼着他每天写了1000千字,主要是回顾大学的生活。今年2月底,我开始参加简书日更,我就鼓动他参与进来。当时,他虽口头赞成,却没有付诸行动。
今年暑期毕业回家,经不住我唠叨,终于7月19日开始,在简书注册了帐户——沧浪之水清且浊,然后开始了他写文之旅,当天他就写了二篇,每篇长达数千字。除掉中途因参加培训中断了几天,至今他写了22篇、7.7万字。
儿子第一篇写的《舍身成仁皆称士,何言史为皇家书》,讲了战国时期几个小人物鉏麑、提弥明等人舍身取义救赵盾故事,人物挺有个性,表达还算流畅。第二篇讲了报仁安书故事,写的比较详实,较之我写的读史明智,更显史学功底。后来儿子又写了三国人物,评价了李严的德不配位,以及曹丕、曹操之才。近几天史书他觉得写不出新意,又写了推理小说感想。总体看,文章质量还比较用心,整体看还是有一定思想性,当然文章中也有错字、表达粗糙地方。当然我作为他忠实的读者,每天自然要阅读点赞点评,以资鼓励,也请简友们关注点评。
通过让儿子参加《简书》日更,通过公开写作,倒逼着他加强知识输入,逼着他进行思考,达到了锻炼他写作能力,养成写作习惯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