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忽必烈称帝,蒙古人掌控了天下之后,中原就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一段特殊时期。为何说是前所未有且特殊呢?因为这是中原第一次,由外来的游牧族群掌权。然如此的后果会如何,想必也已经有定论了。为何?因为元朝为以后的混乱埋下的祸根太多了。不管是蒙古人居上为汉人居下位的四等人制,还是元朝自身的混乱,都让其迅速的在一百年内走向了衰败。
此时的元朝已经再也不复之前的元朝,而天下被欺压已久的汉人也逐渐的开始了反抗。朱元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刚开始他的名字其实不叫朱元璋,而叫朱重八。当时的这些种地的农民,特别是汉人,根本就没有机会读书,因为通常连自己家人都养不活。取名字也都是根据出生的月份随便取。朱元璋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在当时看来身份低贱的农民家里。但他的祸事还不止这一件,因为就在几年后,他一家中所有的亲人都接连着去世。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再也没有一个人活着了。到最后他甚至连能够安葬自己亲人的地方都没有。迫于生计,他只能当起了乞丐,后来还做了和尚。但其实对他来说和尚就等于乞丐,只不过一个是化缘,一个是要饭。
天下接连挑起的战火,没有因为这些贫苦百姓的悲惨生活而停歇。农民起义逐渐开始了。传说当时还曾经有人在黄河中发现了一个石人,于是后来就有了一只当地的孩童编的儿歌:“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不久,天下都反了。韩山童和刘福通扣着白莲教,将自己伪造成了弥勒佛转世,打造了一支红巾军。而朱元璋在得知了起义之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投奔。最终他就投奔到了一支军队下,而这支军队的统帅名叫郭子兴。因为朱重八出色的军事才能,郭子欣很看好他,最后甚至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而朱重八也在这个时候为自己改了名,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朱元璋。
他跟着郭子兴混的风生水起,一路坐到了千夫长的位置。但谁想后来因为红巾军内部的势力纷争,导致郭子兴很有可能会在一次争斗中失利而死。朱元璋该如何抉择?他是选择帮着郭子兴将这些势力全部统一,还是说换一种更加铤而走险的思路,自己带兵自成一派?这个时候郭子兴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他要是再带兵走,那无疑他的岳父就被他害死了。于是朱元璋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实现自己的抱负,选择只带了24个自己最信任的最看好的兄弟,独自出去闯荡。但历史最大的bug就在于朱元璋不仅没有在战乱中死去,反而还一路不断的收服最终形成了一个2万人的军队。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这毫无疑问是令人疑惑而不解的。甚至后来他还在逐渐的发展中得到了比以前自己的岳父手下所统领军队的几倍之多。这让他一跃成为了一个大统帅,成为了元朝当时所有反抗势力中较强的一支。
但是当时很强的势力可不止他一个。他西边的陈友谅东边的张士诚,北边的龙凤政权,还有远在西北的一支政权。虽然他现在名义上还是属于龙凤证券,但是因为龙凤政权在元朝的打压之下逐渐衰弱,所以朱元璋开始考虑究竟是否要脱离这一股势力了。到底该去还是该留呢?他如果选择去的话,肯定就会有人指责他,说他是不忠不义之徒,然后借机在道义的层面上压他一等。但是反过来想想,在这个时候他如果单独发展的话,肯定不仅能够得到手下的拥戴,也同时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建立自己的国家。这难道不好吗?但其实我们必须要结合当时的形势来分析。当时的这些势力开始纷纷称帝了, 按理来说,虽然朱元璋的实力也相较于弱一些,但是他觉得也有足够的资本可以称帝。他能不能借此机会摆脱之前的龙凤政权的控制呢?不行。他此时的处境如果称帝,那么他是极其危险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此时的地理位置是这样的。左边靠着陈友谅,右边靠着张士诚。上面就是龙凤政权。如果这个时候脱离龙凤政权的保护自己称帝的话,那么他毫无疑问会被左右两边两支强大的势力同时攻击,被背叛的龙丰政权肯定也会派兵来攻打,最后直接瓜分掉他的领地。此时称帝是取不得的。当时朱元璋的账下有一名谋士叫做朱升,他给了朱元璋一个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而朱元璋也听从了这一建议。
于是朱元璋潜下心来开始专注于发展并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终于在他的努力之下,朱元璋自己军队的军事力量已经十分的强大,政权更是十分稳定。于是在龙凤政权跟着倒塌之后,他选择开始面对他最强劲的两个敌人,张士诚,陈友谅。这两个人中,张士诚原先是盐贩子出身,而且是卖私盐的。当初他们是因为生意做不下去,因而才起义的。再加上这个人并没有什么真正远大的抱负,也没有什么真正的能力可言,所以对于朱元璋来说,他并不是最大的敌人。朱元璋很清楚,一直以来他最强劲的对手是陈友谅。这个人阴险狡诈,有特别多的阴招,十分的危险。但同时他的军队在当时也是最强的,拥兵好几十万。面对一个计谋与实力兼备的对手,朱元璋自然不可能那么轻易的取胜。在明朝建立的路上,他与这个对手已经打了很多年。而最终在他们之间一定胜负的地方,叫做鄱阳湖。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鄱阳湖之战。他们甚至打的还是水上的战争。朱元璋正面与陈友谅的军队硬拼肯定是拼不过的,于是他只能选择用计谋。最终朱元璋成功了,陈友谅也被一箭射中而死。朱元璋总算统一了南方。
在这些最强劲的对手都已经打败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畏惧的了。但是反抗势力可不止这些起义军的内斗,还有最大的敌人,元朝。
该如何彻底瓦解元朝的势力呢?而且最好是不用大动干戈的方法,毕竟元朝的实力依旧摆在那儿。于是,朱元璋想出了一个妙计。元朝的统率之下,除了蒙古人和色目人之外就是汉人。如果他能够里应外合起这些汉人,那么元朝一定就能够从内部瓦解。
于是,朱元璋命人写了一封昭告天下的诏书,调动被欺压已久的汉人的民意,于是成功的得到了汉人的一众支持,最终彻底消灭了元朝,正式建立了大明。
可是,朱元璋接下来就陷入了一个每个朝代的开国之君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治理,并且能够防备国家的衰亡。历来,天下一旦叛乱必定会改朝换代,从来没有哪一个能永久。而他就要面临这个问题。
以前的国家的基本雏形是这样的:君主,宰相,地方。而其中皇帝只负责国家的走势和最高的掌控权,但真正处理所有事情的是宰相。宰相会代替皇帝处理大部分的公务,并且手机的权利是满朝文武百官之中最大的。所以,一个国家,如果宰相叛乱,必定万劫不复。但是,地方难道就不会叛乱吗?肯定也有可能,而且很致命。首先,地方距离皇帝所在的中心位置本来就比较远,难以管辖。再加上元朝的行省制度,本来分成了接近上百个地域的中原只剩下了十个行省。这也就意味着一个行省的掌管者有些很好的权利,并且能够负责这个行省内一切的运作。所以,万一任意一个行省造反,难道不就像是周朝时期的诸侯叛乱吗?这一个行省看起来还没有到当时诸侯国的位置,但其实不管是各方面的制度还是大小都已经很像了。周朝亡于什么?诸侯并起。所以,行省地方谋反的问题必须解决。
那么,这两个这么大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朱元璋的方法十分的简单而粗暴。宰相会谋反?不怕!从此以后宰相没有了!都由我皇帝亲自审批!我只需要一个内阁!怕行省谋反?没事!把这些行省分的小一点散一点就谋反不了了!于是,皇权在朱元璋的不断改革下越来越强,到了后来,再也没有什么权力能够威胁到皇权了。
但是,皇权过于强大真的是一件好事吗?其实也并不是。之前宋朝之所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就是害怕皇权过于强大,无法抑制。那样的话,如果是一个像朱元璋这样比较有为的皇帝的话还好,如果是一个昏庸的皇帝,那么整个国家就算是到了绝境也无法挽回了。这也就导致了明朝末期确实出现了一些很奇葩的皇帝,比如一个一心只想成仙,于是整天炼丹求道的皇帝,最后还把自己给吃死了。当然,这也会牵涉到明朝三大案中的红丸案,据说他所吃的那些药丸里面几乎有半个元素周期表,还有一些铁等金属物质。后来还有一个皇帝,醉心于山水之间,经常不在朝中,而是跑出去游玩,最后似乎是淹死了。还有一位很喜欢做木工,把匠人精神发挥到了极致,然后成为了一位一心想做工匠的李后主…皇权如果不加以抑制,那么只会导致这样的结果,而最终这让明朝出现了很多较大的乱子。像是党争,宦官专权等。
但是为了能够让百姓过好,朱元璋也是想了不少的点子的。明朝开始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并且开始大规模的由国家来建设一些书院,让百姓学习。也就像是孔子所说的,庶之,富之,教之。为了配合学习,他还开发了戏曲,并且不再像是以前那样纯粹是图个娱乐的,而是能够通过这些戏剧告诉人们道理的。但朱元璋同时也对商人特别的抵触,他把在元朝时期兴起的商业文化完全断绝了。这有好处,但同时坏处也挺大。商业能够给一个国家带来很大的利益,并且是一个国家对于外界交流的根本。两个国家之间要是想达成很好的关系,或是想要有更多的文化交流,商业必定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所以这项制度虽然在朱元璋在位的时期被严令废除,但是在后来却又开始发展了起来。
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十分伟大的一个朝代。而朱元璋自己本身也有一些比较独特的特点,例如说他是继刘邦之后的第2位布衣皇帝。明朝朱元璋所定立的很多制度,也都是对于后世的发展十分有意义的。虽然对于朱元璋这个人忽视有很多褒贬不一的评价,但是在我心中朱元璋无疑还是一位十分伟大而有为的皇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