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历史上是一座有着浓郁俄罗斯风格的城市。一百多年前,因为中东铁路的修建有了哈尔滨这座城市。城市里有很多俄文名字的大街,俄罗斯风格的建筑,东正教堂,商场,音乐厅,花园,俄罗斯餐馆,当然更多的是俄罗斯人。那时哈尔滨被称作东方的莫斯科。解放后,这些建筑陆续的被拆掉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最大,最著名的圣•尼古拉大教堂被红卫兵废了很大的功夫拆掉了,拆掉了哈尔滨的地标建筑,也拆掉了一座城市的骄傲。
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出生的时候,哈尔滨的俄罗斯建筑已经所剩不多。很多教堂被当做仓库,蓬头垢面的藏在新建起的砖板楼后面。记得我上中学时,我家院里就有一座红砖砌成的教堂。当时是一家商场的仓库。儿时的记忆里它是沧桑的。每次靠近,都会感到莫名的伤感。我甚至不敢抬头去仔细端详它,我总害怕自己承受不了它的悲苦。
后来,九十年代哈尔滨开始了城市的寻根之旅。很多建筑的历史价值被重新审视。那些高墙后,粒瓦中的遗迹再次光彩重生。我中学时住的楼房被拆掉了,变成了广场。广场中矗立的砖木结构的教堂就是大名鼎鼎的圣索菲亚教堂。我再一次走近它时,原来的黯然感伤变成了神采飞扬。我为它高兴,更为它自豪。
圣索菲亚教堂和被保留下来焕发光彩的俄罗斯建筑是幸运的。他们记录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也将继续见证这座城市的明天。
哈尔滨市郊阿什河畔有一座伏尔加庄园。那里仿照史料复建了一批哈尔滨被毁掉的俄式建筑。湖光山色,烟墅杳杳。漫步其间,在感叹美不胜收之余,又难免有几分遗憾。我甚至觉得这里是一座美丽的墓园。一座埋葬城市历史的墓园。假如“墓园”里的美景不是仿造的,不在人工休憩的山水间,而是依然在它们原来生活的城市里,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朝夕相伴。可惜!“假如”,总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缺憾。
修一座公园,人为的让历史以微观的形态重现,只是为了曾经失去的纪念。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伏尔加庄园 伏尔加庄园 伏尔加庄园 伏尔加庄园 伏尔加庄园 伏尔加庄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