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开岭说:“人群往往是人的坟墓。”
生活中,有的人舍弃午间的充电时间,跑去和同事吃饭玩乐;
有的人为了融入不适合自己的圈子,就强迫自己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去迎合别人;
有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仔细观察别人的想法,生怕自己做得不对,脱离对方圈子……
然而他们没有成为每个人都喜欢的人,也没有成功的融入对方的圈子中,反而因为越合群,就越失去了自我的思考的能力。
人生苦短,岁月无常,。何必强求自己合群?
为了合群,浪费大量的时间,花费大量的精力,真的很不值得。
假装自己合群,不仅不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还会让自己丧失属于自己的判断,逐渐让自己失去思考的能力。
《乌合之众》中写着这样的一段话: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融入群体,能够被所有的人认同。
即使不习惯、再怎么不喜欢,也会让自己强行的融入到群体当中。
一朋友曾问我为什么那么不合群?
我反问他,为什么要合群呢?一个人独处,不是也挺好的吗?为什么非得合群才会显得自己高大尚呢?
朋友跟我说,你那是脱离了群体,这样显得实在太不合群,而且,大家都这样,我们不能不合群。
我望着对方,没有说话,而是继续独来独往的生活。
正如杨绛先生所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要知道,生活是自己的,不是不别人的。
一群人的狂欢,一个人的孤单。一些宴会场面越是庞大,人们彼此之间就需要迁就和忍让,即使内容是枯燥无味,我们也不得不逢场作戏,因为只有彼此相像且投契,所以能够毫无违心的相互吹棒从而获得认同。
无可否认的是,人是群居动物,所以我们才会那么害怕孤独,害怕独处,我们才急切地寻求别人的认可,祈求能够躲在相同的人群之中,寻找安全感。
在许多人的眼里,一些人独自往返在图书馆的旅途上,显得格外的不合群,不是很好相处的人,以至于他们一直都在‘偷偷’地努力着。
当你的认知跟不上时,再多的合群也是毫无意义。就算你进了那个圈子,也没有办法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
因此,在你没有足够的积累的时候,唯有想办法提升自己。你不必随波逐流,也无需妄自菲薄,仅仅需要做的便是听从自己的内心,沉淀下来,从一个字,一本书开始。
减掉无效的社交,不属于自己的圈子,不必强融。
所以,有时候,不合群不是因为孤僻,不是因为孤芳自赏狂妄自大,而是选择性交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