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闪了一下,跳出一条绿色的消息提醒。我点开看,是小红发来的信息
“人儿,干啥呢?找到工作了吗?”
“找到了,下周一到岗”
“不错不错”
“嗯,还挺好的”
“人儿,咱俩一起学习吧,我想学习,可是自己一个人坚持不下去,我们两个人一起督促着学习吧”
“嗯……好啊”
学习,和小红一起学习,互相督促的学习,这一系列的字眼,让我的记忆忍不住飘回高中。
我的高中——二中是县城的一所普通高中,虽说是普通高中,但是因为升学率比其他的普通高中稍高一些,所以没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可以进二中,分数不够找人托关系的也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二中除了升学率有名外,学校条件的艰苦更有名,以至于我在大学时和同学讲起,竟有人怀疑真的会有这样的学校,那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我的高中——二中。
二中位于县城的郊区,在一个“四不靠”的地界,学校占地面积不大,除了教学楼和宿舍楼,剩下的空间还不足一个足球场大。前几年二中考出了好几个“进京”的大学生,名气就越来越高了,可是知名度是提高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却没有像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一样有所提升。一个班级八十多人,由于课桌的数量有限,前几排的学生只能三个人用一张课桌,所以常常可以看到靠近过道的同学在上课时半侧着身子,课本放在伸出课桌外的一条腿上。夏天的难过就不必说了,冬天时,同学们呼出的热气充盈着整个教室,久久不愿散去,一旦有一人咳嗽感冒,很快就变成呜泱之势,安瑞克,甘草片自然就成为了紧俏用品,哦,对了,学校有医务室,每周开门一次,平时大门紧锁。学校还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台饮水机,可以喝到桶装水,对学生来说已经很开心了,所以完全不理会不允许通电烧热水的问题。
因为学生大多数来自下属的各个乡镇,所以学校实行全封闭式住宿制。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住宿的资源也越来越紧张,之前听说一个寝室住14个人,等我来到二中的时候,一个寝室已经住18个人了。9张上下铺把寝室塞的满满当当,过道只能容一人通过,两个人走到对面,只能侧身通过或者一人退回去,等对方通过之后再走,我算是比较幸运的,住在门口的床位,少了很多“礼让有加”的机会。讲到这儿,大学同学插话道“嗬,这晚上要是梦游还不得撞上!”我不置可否,因为的确听说在男生寝室里,有两个说梦话的同学在梦里聊天,不知道是真的发生还是学生们为了吐槽而杜撰的。
高中课业的繁重,让学生们早上总想睡个懒觉,可是在二中这种情况却发生的比较少,不是学生多么的勤快,而是洗漱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学校在市郊,自来水的供应不是那么顺畅,早上集中起床的那个时间,三楼以上经常接不到水,住在四楼的学生还好,下一层楼就可以接到水洗漱,可是六楼七楼的学生要上下跑三四层楼,而且原本只是承担本层洗漱使用的洗漱间,要承担3层的人数,虽然排队进行,可是还是明显的“接待能力不足”,总能听见因为洗漱用水问题在走廊大声争吵的声音,所以为了早上可以舒心的洗一把脸,学生们也就都自觉的错峰起床了。
自来水使用费劲?那是因为还没见识到热水的珍贵。二中的热水房在学校的大门口,按时段开放。我刚去上学的时候里面的水龙头只有三四个,水流很小,学生们望眼欲穿的盯着那几个水龙头,暗自盘算着轮到自己时的时间,还要注意开放的时间,到了关门的时间,门卫大爷会毫不留情的关门上锁,完全不理会你的请求说下一个就到我了,打到水的开心的走了,连脚步都变得轻盈,没排到的只能沮丧的走了,想着又没有热水洗脸洗脚洗头发,好像也不太好意思再找人借了,脚步也越发沉重了。
高二那年,学校突然重修了热水房,水龙头增加到二十几个,这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利,终于可以减少排队的时间了。不过,有的同学依然打不到热水,虽然水龙头多了,但是热水的量是一定的,没有了就关门了。对了,也会经常因为打热水吵架甚至动手打架的情况。总之,在二中拥挤和排队已经成为一个共识性的认知了,而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神经也变得异常脆弱敏感,一点推搡和插队都有可能引发冲突,进而升级到暴力,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最后说一个当时最挑战我认知的吧。就是关于如厕的问题,可能最初学校在建造教学楼的时候就预料到了二中日后超高的人气,所以在教学楼内压根就没有设计卫生间的位置。所以卫生间只有室外的厕所。见识过班级的拥挤、用水的艰难以后,室外的厕所应该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了,可我万万没想到我还是太年轻,当我进入厕所后,还是被震惊了,一排排的茅厕坑口展现在我的眼前,而且是没有隔断的,茅厕坑口也比正常的要长三倍左右,接下来的场景怎么描述呢,我有点词穷了,这么说吧,一个坑口不只蹲一个人,要蹲三个人,成竖列,或者说第二个和第三个人都是看着别人的屁股如厕的,反过来,在你如厕的过程中也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你的屁股。你说为什么?因为人多厕所小,如果每人只用一个坑口,那课间10分钟,等待如厕的学生中会有三分之二是解决不了的。现在想起来实在觉得惊讶,学校是怎么想的?学生怎么做到的呢?不过当时的我倒是很快就适应了,因为生理问题还是不得不解决的。在如此高密度通风性又极差的空间内,气味可想而知,冬天的时候还好,夏天那才是真真正正的辣眼睛,基本回到教室都会带回来一些不寻常的气味。毕竟是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们还是很在意个人形象的,所以在如厕方面,大家也是尽量能避免去就不去,或者实在忍不了再去。所以,虽然大家口中不说,但是彼此都心知肚明十个中有八个都有便秘的毛病。
听了这些,大学同学都唏嘘不已,好在大学有老乡一起,帮我证明了我们高中是确实存在的,学校的条件也是确实艰苦的。还有什么没地方晾衣服,衣服总有一种沤的味道;夏天教室没有风扇,把裤腿弄湿后穿着等等,也都因为同学们一起面对而慢慢的熟悉并习惯了。
当年高中老师对我们说“你们以后会怀念这段时光”时,我们都不以为然,现在看来,的确如老师所言,高中毕业已经10年了,偶尔回老家从二中的门前经过,还会想到当初早起洗脸时的匆忙,排队打水时的焦急,还有晚自习睡觉被抓时的惊恐,可是记忆中还存储着同学们一起苦中作乐的开心,对付教导主任时的机智,还有谁的青春不萌动的羞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