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用来怀念的,天上人间。
——题记

系列散文·三月风景图·原创图文保护

又是一年三月近,怀念尚有余温,可驱料峭春寒。
春雨淅淅沥沥,接连下了两天。梨花带雨,海棠含泪,柳丝笼烟。
独自伫立窗前,听不见燕语呢喃,看不见曲江熟悉的倩影。
重温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上阕以“庭院深深深几许”起句,点明女主人所处环境“庭院”,而三个“深”字的叠字运用更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所处环境之“深幽”。
这三个字不仅写出“庭院”之幽深更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幽深孤寂。
词人紧接又用“杨柳”、“堆烟”、“帘幕”这些意象将女主人内心之凄之怨刻画的淋漓尽致。
其中“堆”字尽道杨柳之密,烟雾之浓。

试想女主人在庭院独上高楼放眼遥望茂密的杨柳萦绕着浓浓的雾霭仿似一幅水墨画。
奈何如此美景却寻不见丈夫的踪迹,眼前景物狠心地阻隔了她的视线,内心无端升起无限悲凉来。
虚数“无重数”与“几许”相呼应,暗示阻隔视线的岂止是“杨柳”、“堆烟”、“帘幕”那么简单。

女主人因何西望夫?丈夫到底去了哪里呢?既不当兵也不从商,而是“玉勒雕鞍游冶处”。
丈夫在外风流快活而自己却只能独上高楼,凝眉空望,叹息楼台之高,让自己看不见章台路。
后两句点名女主人内心凄婉、空怨的原因。
女主人明知丈夫在外风花雪夜,但内心还是怀有期盼,哪怕只看见丈夫离去的背影也好,奈何这点要求也难以满足,只得独自忍受着深院的凄冷寂寥。

下阕则是女主人公内心世界引发的感伤。“雨横风狂三月暮”,其中“横”和“狂”直接点破女主人那异常不平的内心世界。
三月的春风细雨,原本极其温柔,然而这里雨不是“斜雨”而是“横雨”,风不是“煦风”而是“狂风”,原本美丽的“三月”却饱含着一份无情。
“暮”字足见女主人等待之久,或许一天,或许一年,或许一辈子。

多情的等待换来的却是无情的深深庭院里的不尽的黑夜。
“夕阳无限好”,女主人已无意黄昏,一个“掩”诉尽她内心的凄凉。
“无计留春住”看似“无计留春”实则是感叹女子容颜易逝。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青春未逝,况且如此,青春流逝,那还有什么盼头呢?
此情此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日日期盼着良人,奈何良人却无意家中,成天风花雪夜,在外头鬼混。
日子一天天过去,自己的青春也一天天消逝,自己又凭什么期盼良人回心转意呢?内心油然而生寂寥、感伤、无奈之情。

女主人公最后只能寄情于“落红”,自己恰如那凋谢的落花一去不复返,再无人想起她那令人怜爱的容颜。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即是为花也是为己,或许是花的残败触动了女子的心事,或许是女子自感身世怜花垂泪。
“不语”则表现女主人内心孤寂无人理解的愁苦。
“乱红飞过秋千去”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

词中写了景,写了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读此词,总的印象便是意境幽深,不徒名言警句而已。
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
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
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
过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评日:“‘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唐宋词选释》)

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
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惟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
尤其是结句,更臻于妙境:“一若关情,一若不关情,而情思举荡漾无边。”(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
所谓“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
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
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
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