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用来怀念的,天上人间。
——题记
系列散文·三月风景图·原创图文保护
海滨:怀念三月19三月,为何如此让人魂牵梦萦?因为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希望与青春活力的美好季节。
我愿意为歌咏春天而呕心沥血,用目睹耳闻的湖光山色、虫唱鱼游和鸟飞兽奔,去记录春天的点点滴滴,去描摹春天的风韵神采,去深入感受春天的温柔浪漫与曼妙飘逸。
海滨:怀念三月19这些年来,我曾用仅有的周末休闲时光,去拜访观赏过十三朝古都许多风景名胜之地。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相融为一的大美,令人目不暇接。
站立桥上,仰望晴空万里,俯瞰明镜般的春水中的柳影亭台,想起诗仙李白那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海滨:怀念三月19这首送别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意气风发、热情奔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款款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
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一点诗意,少了一份伤感。
海滨:怀念三月19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美好惬意。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历的诗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海滨:怀念三月19“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
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
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前往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海滨:怀念三月19“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
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
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
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海滨:怀念三月19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
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海滨:怀念三月19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
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
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海滨:怀念三月19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令人神往,而三月的相思亦是幽深绵长。
想起词人晏殊的那一阕《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尤其最后四句,触景生情,目睹绿杨芳草,长亭送别,春雨绵绵而离愁万缕,相思无尽,让人心底生出无限的相思愁绪,恰如这一簇盛放忧郁的紫丁香。
海滨:怀念三月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