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的生长,不需要给它设定任何标准,它不必长成任何规定的形状,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应该让其自由发展。”一位云南大理的家长在镜头前讲述着自己新颖的教育观。不同于世俗的学校教育模式,一种特殊的民间教学方式正在云南、深圳等地渐渐发展着。逃离僵硬的体制,追求孩子们的自然成长,这种“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似乎得到了不少家庭的青睐。
纪录片首先讲述的是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跟着父亲在家上学的故事。小男孩在刚进幼儿园时便表现出了对学校教育的不适应,无法融入其中,父亲便把他接回家里,开始了家里上学模式。他充当着孩子的多学科老师,果园、菜场、街道、菜地都是孩子学习的“课堂”。没有固定的教室,没有固定的课表,一切的学习都自然地安排在生活中,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目标,让孩子能够愉快的学习。小男孩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显得更加懂事、成熟些,小小年纪已经懂得各种蔬菜,并能够完成一些简单菜的烹饪,在生活自理方面表现出超出同龄小孩的能力,但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纪录片中并未提及,也无从知道效果如何。
紧接着,一个名叫卷卷的15岁大男孩走进了故事,男孩从小便在爸爸的指导下接受着开放的家庭教育。从来没在学校上过学的卷卷已经在家读了许多文史哲方面的书籍,并对乐高玩具颇具研究,有着自己专门的“实验室”来装配各类乐高,也是各类户外运动的爱好着。卷卷的爸爸由于自身经济比较宽裕,懂得的东西也比较多,让孩子在家学习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什么难事,然而此类的学习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可能是负担不起的。
随后,纪录片着重描述了深圳的“读经学堂”和云南的“今日学堂”,“读经学堂”类似于古代的私塾,主要以引导孩子们读经为日常教学,规模在二三十人。而“今日课堂”则更像民办学校,只是教学地点由传统的学校变成了一位大学教授的家中,教授的课程也接近学校中的课程,文学、英语、数学、物理、表演、武术,这位学堂的校长将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主动学习知识。这里的英语学习更是颇具特色,除了让孩子们在日常的英语课中学习单词、语法外,张教授特别注重英语语言环境的创造和运用,将英语听说读写的锻炼融于其他课的课堂中,通过双语教授物理、数学等课程,让孩子在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第二外语。然而这种办学模式并没得到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的认可,以非法化的方式运营着,这里的孩子绝大多数无法参加“高考”,毕业后又将何去何从,能否融入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去,被社会所认可?
纵观各种学在民间的教育模式,他们确实有许多传统学校教学所没有的优点。第一,大多数的民间教育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孩子在积极的环境中学习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而传统的学校教学更多的是知识的单向灌输。第二,民间教育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制度来说更加灵活,突破所谓的体制和框架,让孩子能够不受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制约,个性化的学习他们想要的或者需要学习的东西。第三,民间教育更是顺应自然的一种体现,孩子们在自由、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在人性化的模式中成长。所以说民间教育的最大优点可以用“自由”、“自然”、“个性化”来概括。
然而不可否认,民间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它的未来发展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进一步检验。目前,民间教育的合法化问题最需解决,将孩子们置于一种缺乏安全感的模式下学习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这种随时可能被取缔的方式怎么给孩子受教育的保障。其次,那些在家上学的孩子,特别是单独接受教育的孩子由于缺乏与同龄孩子正常的交流合作,身心健康难以保障。再者,那些无法参加“高考”,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以后是否能正常就业,又是否能被其他社会成员所认可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作为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在家上学”教育模式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多样化,然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想要代替传统的学校教育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希望这种模式在今后的探索中能够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