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看了很多借由放大表象,以信息误导的手法来放大数据对社会群体的焦虑,让为焦虑买单的人带动焦虑,并以此搭建所谓经济快速增长的商业生态。
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大公司对整体社会意识形态的注入本身就有很大的责任和问题存在。
什么行业好做,趋势好不好,怎么抓趋势,怎么管理,教这教那的。
这类意识似乎从来就不是应届生本来就莫名其妙会有的吧?
根本在于你到底想做啥,以及为什么非你莫属?
生活中听到的都是充斥着各自的观点和专业人士的所谓意见。
一味强调趋势好坏,我就问你一个问题:趋势好赚钱,为什么别人教你?反正自私的我而言自己全揣兜里,暗自自喜。
利益面前跟你分享,怕是在逗我吧?
当趋势风口来了就意味着你要足够警觉,准备随时跑路,这叫投机。
就像刘润所讲:“风口上的人要想的不是教别人,而是先想想自己怎么才能下来。”
未必入场它就不赚钱,本质是身处于赌场,你怎么玩的过开盘的,且开盘时候盘主早甩就给接盘侠了。
开盘清晰的是因为有测算底层数据的人才,知道钱生钱的极限。
而后泡沫可能就因为很小的事而全面溃败,不确定性只是时间和发酵威力和伤害程度罢了。
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井底之蛙的人。
没有低价值岗位,只有害怕问题,视而不见,不懂求己的人。
当一个人他否定行业公司和岗位就一定程度意味着可以否定任何他认为不好的东西。
当一群人否定行业,基本行业青黄不接已然发生,中层脱节,过度提拔,新人都是业内人士周转猎取,那是行业废了。
当一群人否定职业那时候基本社会废了。
但自己怎样会更好?
甚至不管未来政策怎样趋向,不管什么企业你都可以更好的追逐自己的事业?
未来卓越的企业是员工向外看的窗口,在赚钱基础之上还能寻求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和安全性,而不是一语封顶的牢笼。
当员工发现自己迷茫,而你也无法令他清晰,或是让她有勇气在迷茫中自己逐渐清晰,那人员离开是必然事件。
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人资角度并无非凡的筹码与高层次人才谈判(985/211/海归/硕博比例多少?近乎为0),很简单人连机会都不给你。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道理都懂,只是身于结构,也陷于结构,很多时候选择性失明比真瞎可怕。
当市场认知度在引导下趋同,当小部分接受并发生变化,那时候可以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别人不做,我来,对我一个24岁的叔叔来说,直面失败,经历真切好过光鲜外表,坚持做困难的事,生硬的开始做也没关系。
总好过几十岁的人坐在位置上重复几十年,一动不动,也不愿再动,除非被逼到绝境。那时候对失败和困难就更怵得慌。
什么样的家庭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什么样的人才,永远如此。
系统思考很重要,但最根本在于真,除这之外一无是处。愿意接纳不好的人才配拥有完整人格,才会真正意义的对生活有希望,能够守,哪怕为之牺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