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迪卡侬体育用品超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居然已经没有扫条形码这个过程了,一堆衣服散乱地扔进一个箱型记账器上,瞬间汇总完成;售货员只负责我的手机买单,今天下午在南昌讲课,遇见一个阿里的服务商,他们正在完成商户端的人来识别支付,手机支付可能马上就要淘汰了,刷脸支付扑面而来,那么售货员怎么办?
2016年7月,在“80天电动车环游世界”的项目上,我开着电动车穿越俄罗斯大地,在大片大片的马尾松林中穿行。当地人把马尾松叫“萨斯那”,就是铅笔的意思,它长得确实像铅笔。据说这些马尾松是为了配合彼得大帝远征土耳其造军舰用的。戏剧性的是,在彼得大帝的命令下播种的这大片马尾松,长成可以造大船的森林时,工业时代到来了。军舰,变成了钢铁造;这片森林就没有派上最初的梦想。穿行在莽莽苍苍的松林里,不由人感慨万千。时代就是这样滚滚向前,碾压一切旧的光荣与梦想。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里,哪些人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哪些人又会被无情抛弃?
时代会创造机会,也会创造风险。汽车没发明之前,马车夫是稀缺的;但汽车发明后,光知道怎么驾驭马车夫马上就不值钱了,而驾驶技术成了最稀缺的技能。印刷术没发明前,抄写员是稀缺的;但印刷术发明后,懂雕刻、能认字的铅字工人成了稀缺资源,市场愿意为这种稀缺买单。所以,真正聪明的、有高度的马车夫会积极地去学驾驶技术,抄写员去印刷厂做知识工人,把他们之前的技能和最新技术结合起来,迁移到新的价值高地上。当这些人回到原有的领地里,就形成了新地非对称优势。每一次时代的变迁,带来的是新旧思维的冲撞,以及财富、影响力格局的重新洗牌。
在现代社会,这一规则仍在延续。语音识别使得打字员失业了,手速再高也无用武之地;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法律系学生不太容易找到工作了,就是把法典和案例都背熟了,能比机器还准确?而在医学上机器对癌症的诊断比最有经验的医生准确四倍;还有一种说法,大概十年左右自动驾驶技术会让私家车全部消失,到时候车险行业怎么办,汽车行业又要怎么办?如果不站到时代的维度去思考,如果不去叠加新的技能,很容易变成新一轮的马车夫、抄写员。有人给我抱怨,看不懂抖音,在我看来真看不懂就对了。如果一个时代,年轻人做的事情老年人都看的懂,说明这个时代在线性迭代,而不是跳跃性发展,这才是最可怕的事儿呢。
时代会释放出种种信号,有些人能敏锐地感受到这些信号,并跟随信号引领的方向前进,虽然有风险但更多的是希望;有些人却选择对这些信号视而不见,躲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敢踏出一步,直至最后被抛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科幻大师克拉克在他的经典之作《2001:太空漫游》说过,“丰饶时代,却饥饿至死”,丰饶只属于那些跟着时代前行、长出了新能力的那类人群;不愿迁徙,只能面对枯竭的资源,饥饿至死。
两年前开始,我每年的年初在芬尼科技做一次大讨论--芬尼是怎么死的,我们只有打醒十二分精神,时刻要求大家思考自己是怎么死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这个复杂变化的世界上小心翼翼地活得长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