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4
昨天看到一个视频讲一个哈弗毕业的妹子讲述她在哈佛认识的一些本科生,他们来哈佛上学并不是为了那一纸文凭,或者美国藤校的光环,这些对于他们根本没有太大的意义。她讲述了其中一个小孩的故事。
这个小孩家里面是做医药的,父母都是在行业里边很有影响力的人。孩子出生的时候父母的教育目标就非常明确,说什么都要把孩子送进哈佛,因为哈佛的医药、生命科学还是很有实力的。但是他们进哈佛不是为了那一纸文凭,他进哈佛的主要目的就是带着大笔钱,去认识那些跟医药生命科学相关的教授。
这些教授想创业的话,那二话不说直接投资,这些教授如果想卖专利的话,那他们就第一时间去买,这些教授如果想要成果转化,那就把家里人直接叫过来聊项目落地的事。
所以他们来哈佛的目的很清楚,家里面已经给他们规划好了,就是去转化那些最前沿技术的。
听完这个故事,倒是让我开了眼,是我对教育的认识狭隘了。
之前看过一段对罗振宇的采访:
记者:那你小时候就没有迷信过“知识会改变命运”吗?
罗振宇:我们这一代人都迷信,因为书读得越多,岗位就相对越好。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即知识的兑现率高。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哪份知识也不保证你能过得好,这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一件好事,就比如现在会有人坐飞机去找一个网红托尼理发,方方面面的禀赋、机遇、偏好都能被兑现。知识已经不成为唯一的命运变量了,谁说这只能是读书人的天下,没这个道理。
我想罗振宇在这里说的知识主要指在学校学到的学科知识,不包括在社会上学到地“社会学知识”,比如,理发的要定期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手艺。
罗振宇在采访中还说了另一句话:“我们慢慢意识到,让用户相互认识、互相汲取资源和营养,比我们做内容更重要。”一个知识运营商,说出这样的话也足以说明“知识不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变量”。
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教育”,重新认识“知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