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创 2022.12.11

一个亲戚家的小可爱,看了一个手工制作的广告,文案很是暖心,再加上视频上制作看起来是轻松加自然,一下子就抓住了她的心,心痒难耐,感觉秒懂,立刻下手。
还一下子购了做三只猫的材料。就是以上图片,看着“胖墩墩”的橘猫,白猫,纹猫,哪一个都喜欢的不得了,纠结的不行,只好都选了。
下了班收到材料,便按照视频的做法做起来,一个晚上的成果,于是乎,发圈呈现。配的文案便是:手的差距咋那么大?
我看了她发的图片,从颜色上不难看出是只橘色的“猫”,就是很瘦,样子有点像“老鼠”,很丑的样子。
我发信息安慰:第一次上手,能出造型已经很不错了。哈哈哈。
仔细想想,能拍成视频做广告,技艺当然是相当的成熟,任何成熟的技艺展示,背后都是大量的练习,反复的练习和琢磨,有“量变”到“质变”一定会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多次的调整才会有精湛的技艺呈现。
任何事可以一看就会,没有“练习”的基础一定不会“有模有样”,最多就是“像模像样”。这也是我们平时说的,熟能生巧。
平时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最近我们学校对过的一家家纺店,每逢傍晚放学,便有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子在门外练习吹小号,就是单调的吹,声音一点都不悦耳,还有些嘈杂。
每次听了都让我想起《琵琶行》中的“呕哑嘲哳难为听”,但是碍于是个孩子也从未暄于口,反倒觉得这个孩子的这种自信和坚持实属难得,时间久了,也逐渐发现,越来越成调了。
可见,要想技艺精湛,反复“练习”是必须的。
在我家楼上也有这样一个邻居,暑假才搬过来的,搬家的时候我遇见过,还打过招呼,是位退休的老人,因为拆迁来租房的。
不久的后来,每天中午都听到悠扬的笛声,吹的可以说很好听,我还有些纳闷,想着是不是他家的小孙子在练习?吹的真不错,这孩子应该有音乐的天赋。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爱人跟他打招呼,也算是认识一下,才了解到,就是退休的老人每天在吹笛子,他是一位学校退休的音乐老师,跟我爱人的一位同事是老乡,都是搞艺术的。
心中便有些了然,原来是专业的人士呀,怪不得与我经常听到的四楼二胡爱好者大相径庭,那锯桌腿的声音让我忍耐了好久。
这大概就是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便有朝一日成名,也要每日“练习”方能技艺超群,保持实力。否则一定会遭遇“生疏”的尴尬。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退休后就去了老年大学,因为本人喜欢安静,所以就选了练字。起初练字也不顺利,写了一个多月的样子,才能有点起色,又坚持了一年多才找到点感觉,在练习中坚持,在坚持中找到乐趣和成长的喜悦。
现在我又多了一项爱好,就是在“简书”里日更挑战,目前坚持了第76天,今天是第77天,开始的时候是信心满满,以为自己也能一直坚持下去,100天乃至1000天。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三五天以来,一下子兴趣缺缺,对每天的更文都纠结到每晚10点多才对付着写一下。
其实内心很痛苦,尤其看到榜单上很多优秀的作品,自己差距太大了,真的是时间问题吗?还是没有天赋?长期坚持写真的有意义?
大概就是这样:既不想水文,还没有了开始的高涨情绪。这自然是痛苦的,有这样纠结的情绪又怎会有“行云流水”的码字愉悦呢?
这让我有点茫然,这才多久呀?还不到100天,怎么就忽然觉得写的“纠结”呢?似乎还是没有深谙日复一日“练习”的要义,今天又见到那个练习吹“小号”的孩子,才有点找回自己的初心,似乎也有些懂了练习的意义。
是啊,无论是自己练字还是更文,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瓶颈,大概也会有沮丧,甚至有放弃的念头,也会被生活中别的情绪带节奏,甚至带来毁灭性的影响,这不正是要“坚持”的意义吗?
坚持练习,坚持更文,相信有一天我会发现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奇迹。一定要相信,坚持会让一个人变得了不起。
无论是“练字”、“练曲”还是“练习”写作都重在“练”,在“练”中升华,在“练”中超越。这大概就是“练”的意义。
网友评论